乳腺癌放疗简介

乳腺癌放疗简介

ID:22489791

大小:3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0

乳腺癌放疗简介_第1页
乳腺癌放疗简介_第2页
乳腺癌放疗简介_第3页
乳腺癌放疗简介_第4页
乳腺癌放疗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癌放疗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乳腺癌放射治疗(一)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二)全乳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三)新辅助化疗及术后的放射治疗(四)乳房重建术后的放射治疗(五)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治疗目录(一)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1.全乳放疗适应症: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患者需行常规放疗。疗效:通过全乳放疗可以降低2/3的局部复发率,同时瘤床加量可以在全乳45~50Gy剂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另有研究70岁及以上、病理Ⅰ期、激素受体阳性、切缘阴性的患者鉴于绝对复发率低,全乳放疗后乳房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消退缓慢,可以考虑单纯内分泌治疗

2、而不行放疗。(一)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1.全乳放疗放疗时机:)无辅助化疗指症:术后4-8周内)接受辅助化疗:末次化疗后2-4周内)内分泌治疗与放疗配合时序无一致意见)靶向治疗可与放疗同时进行照射靶区:)常规:患侧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有转移: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一)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1.全乳放疗放疗剂量:)全乳照射剂量:(45-50)Gy,(1.8-2)Gy/次,5次/周。)瘤床加量:(10-16)Gy/(1-1.5)周,共5-8次。(一)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2.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PBI)适

3、应症:研究显示对于某些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APBI可能获得与标准的全乳放疗相当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具有大幅度缩短疗程,减少正常组织照射体积-剂量的优势。)识别复发“低危”患者的标准)目前尚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将APBI作为常规治疗(二)全乳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疗效:全乳切除术后放疗可以使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到原来的1/3~1/4。指征:)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淋巴结转移1-3枚的T1/T2,目前的资料也支持术后放疗的

4、价值。更有意义因素:)年龄<=40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小于10枚时转移比例大于20%;)激素受体阴性;)HER-2/neu过表达。(二)全乳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放疗时机:)无辅助化疗指症:术后4-8周内)接受辅助化疗:末次化疗后2-4周内)内分泌治疗与放疗配合时序无一致意见)靶向治疗可与放疗同时进行照射靶区:)主要靶区:胸壁+锁骨上)内乳照射:治疗前影像学诊断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较大或者经术中活检证实为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推荐内乳野照射。放疗剂量:50Gy(5周,25次),影像学上高度怀疑有残留或

5、复发病灶的区域可局部加量至60-66Gy。(三)新辅助化疗及术后的放射治疗指征:暂同未做新辅助化疗者,原则上主要参考新辅助化疗前的初始分期。初始分期Ⅲ期患者即使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也仍然有术后放疗适应证。时机、剂量、技术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四)乳房重建术后的放射治疗指征:遵循同期别的乳房切除术后患者。技术:参照保乳术后的全乳放疗。重建的乳房后期美容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照射剂量,尽可能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有利于减少后期并发症。建议采用三维治疗技术。(五)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治

6、疗主要作用:缓解骨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治疗方式:)体外照射适应症:有症状的骨转移灶;负重部位骨转移的预防性放疗。方案:300cGy/次,共10次;400cGy/次,共5次;800cGy/次,单次照射。)放射性核素治疗适应症:缓解全身广泛性骨转移疼痛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缓慢,约需12周,可能会影响化疗的实施。Thank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