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

ID:22494108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_第1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_第2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_第3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_第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它可以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审美  :G633.33:A:1002-7661(2011)09-051-02    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判断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

2、的美感享受,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我们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审美情景,让学生更好的“入境”,达到审美目的  语文审美教育与情景和心境有关,因此,创设一定的审美情景,有助于审美化教学的进行。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审美活动的主导者。我们努力运用生动、亲切、自然、得体的语言,或妙趣横生的旁征博引、或形象逼真的演示,来创造一种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审美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在审美愉悦中得

3、到陶冶,产生强烈的精神享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审美活动与语文学习中。  审美教育不同于科学知识教育及道德伦理教育,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深远性的特点,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美育读本,但是如果课文中的人、事、物,不能在学生脑中“活”起来,那就谈不上审美教育了,所以,我们还精心选择好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能更好的“入境”,达到语文学习审美化的目的。  如上《紫藤萝瀑布》一课,我们就采取了课前参观的方式,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入境”的审美氛围。课前先让学生去公园观察紫藤萝花开放的情形。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紫藤萝花开情形,学生很

4、兴奋,平时他们对这些司空见惯的花草,并未注意认真观察过。他们分别从远、中、近距离的角度绘声绘色地描述紫藤萝花盛开的情形,这样入境入情的引入对课文的学习,更好地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学生对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就有了更强烈的认识与领悟。  二、审慎的运用媒体,让学生感受意境形象美  阅读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文章,审慎的运用媒体,也会让学生在感受意境形象美的同时,心灵受到震撼,形成共鸣。具体有如下三个途径:  1、通过媒体精选并制作美的画面  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  如《斑羚飞渡》

5、一课,通过动画效果的精心制作,把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彩、令人陶醉的美景与斑羚飞渡悬崖,用生命组成的彩虹的辉煌悲壮交相辉映,直接给学生以视觉的强烈冲击,以达到精神上的震撼和深刻的反思。同样《桥之美》类说明文和《三峡》类诗词课件,采用这种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三峡》一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在教授此课前,我先将三峡风光片根据课文内容剪辑下来,制成了课件,加上配音与配乐。上课时我先将此视频放给学生。三峡优美的风光,很快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当学生一起对着画面齐背课文时,他们已完全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

6、了。三峡夏季的水流湍急、春冬的清荣峻茂、秋季的空灵肃杀,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更体会到文章遣词精当、隽永优美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受到了美的熏陶,激发了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情感。老师也深受感染,与学生一起吟诵起来。  2、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想象的一门艺术。在课件制作中能恰到好处的利用优美的音乐,往往能找到开启学生想象之门的触发点,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  例如,在制作《云南的歌会》课件时,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仔细

7、欣赏云南原生态民歌,发挥充分的想象,通过音乐感受淳朴的发风之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  如教《渭城曲》,先让学生反复听诗歌录音感知内容,然后运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诗歌主题插图,让学生细致观察:平日路

8、尘飞扬,路旁的柳树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显出那青翠的本色,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春”,总之,清朗的天空,洁净的道路,翠绿的杨柳,青青的客舍,构成了一幅色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