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

ID:2251421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_第1页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_第2页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_第3页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_第4页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健脾止动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陈自佳1王素梅通讯作者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100078【摘要】目的:评价健脾止动汤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使用健脾止动汤规范治疗的病例资料91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比用药前后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BUN)、抗链“0”(ASO)o结果:肝功能ALT、AST分別升高者各1例,肾功能Cr、BUM在治疗后无升高,ASO升高人数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说明服用健脾止动汤12周異有较好的安全性。【关键词】健脾止动汤

2、;抽动障碍;安全性评价;回顾性研究【中图分类号1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27-02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抽动和(或)发生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TD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其共患病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以及品行障碍等[1]。因其对患儿的心智发育和人格塑造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其成人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及生存就业,故已受到社会公众和临床医生的极大关注。常用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中枢性α受

3、体激动剂服用后,患儿可能出现嗜睡、乏力、头昏、便秘、心动过速、排尿网难、锥体外系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静来不能、帕金森病样震颤等)副作用,使患儿及家长难以接受,不能坚持治疗。导师王素梅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资料分析,提出了“从脾论治”的观点。临床治疗以“扶土抑木”为则,采用自拟健脾止动汤加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005年7月〜2006年4月运用健脾止动汤对285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同时对74例口服泰必利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宄,疗程8周。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西药对照组为77.8%,显示了中药治疗的优势[2]。考虑到多发性抽动症的易复发

4、和长吋程性,临床用药时间往往较长,儿童人群对药物敏感的特殊性,并II该复方的临床安全性尚缺乏人样本的冇说服力的研究作为依据,以服用健脾止动汤规范治疗的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冋顾性研究探讨该复方应用12周的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研究中的病例为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因多发性抽动症来我院就诊的患儿。所观察患儿西医诊断符合《美国精祌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本(DSM-IV-TR,2000),中医证候诊断符合“脾虚肝亢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且年龄在3〜18岁之间,并规范服用健脾

5、止动汤12周。共91例。1.2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病历冋顾性研究,整理91例患儿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实验室检查等。主要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抗链“0”(ASO)o2结果2.1人口学分析根据纳入标准所收集的91例患儿,男70例,女21例,男女比例3.33:1。其中,3〜7-岁28例(30.77%),7〜13-岁54例(59.34%),13〜18-岁9例(9.89%),以学龄期7〜13-岁发病率及就诊率最高。病程最长7年,最短不到1年,平均病程为

6、(2.51±2.37)年。2.2肝功能3讨论纳入观察的91例患儿中,男70例,女21例,男女比例3.33:1,符合既往文献资料报道。其中,3〜7-岁28例(30.77%),7〜13-岁54例(59.34%),13〜18-岁9例(9.89%),以学龄期7〜13-岁发病率及就诊率最高,均符合既往文献资料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男孩明显多于女孩[3],男女比例3〜4:1[4】,平均发病年龄[5】以6〜10岁者居多(84%)的报道。究其原因,主要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有关。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7、,不仅对不冋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在小儿自身的群体中,不冋年龄对不冋病因的易感程度也不冋[6]。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小儿智力渐趋完善,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对外周环境认识的角度不同于成人,导致为病的情志因素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区别,较易发生精神神经类疾病。加之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心气未充,心神怯弱,肝气旺盛,刚柔未济,故在此阶段更易出现惊惕、抽动、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差等表现。因此家长与学校、老师互相配合,共冋创造轻松愉悦的学4和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减少小儿抽动障碍的发生,而且对减少苏复发及加重也有一定的好处。91例患

8、儿病程最长7年,最短不到1年,平均病程为(2.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