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ID:2252207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_第1页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_第2页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_第3页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_第4页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电话:85168030邮箱:xljkjyk@163.com内容介绍第一节压力应对与幸福感一、压力与大学生的压力源二、大学生的压力应对三、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第二节焦虑与调节一、焦虑及其理论二、大学生的焦虑表现三、大学生焦虑的调节和治疗第三节抑郁与调适一、抑郁及其理论二、大学生抑郁的主要表现三、大学生抑郁的调适与治疗第一节压力应对与幸福感一、压力与大学生的压力源(一)什么是压力压力,也称精神压力,是一种内部的精神紧张状态,个体在面对难以适应的环境要求或威胁时会产生压力。压力的最主要特征是不可控性,当个人不知

2、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个人控制感很小时,心理上会有压力。(二)压力的两面性l压力对人的积极影响在于压力引起适度的紧张,有利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所处的环境,能不断调整自己、磨炼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从而有更好的发展。l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的压力对身心会具有破坏性作用。l(三)大学生的压力源压力源也就是压力的来源,指能够引发压力产生的刺激或环境需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到各式各样的压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压力源主要有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和竞争等(李

3、虹、梅锦荣,2002)。大学生的压力源包括1.外部环境压力源消极事件或灾难性事件2.个人压力源个人压力源指个体所遇到的特殊压力事件。(1).重大生活事件(2).日常生活压力源(3).慢性压力源二、大学生的压力应对(一)应对与应对方式分类应对,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从本质上看,应对是个人在压力状态下进行自我调节的努力,作为压力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重要作用。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中为减轻压力所采取的特定行为模式。一般倾向于把应对的方式归为问题取向、情绪取向、逃避三类。l1.问题取向应对l2.情绪取

4、向应对l3.逃避应对(二)当代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1.既有传统性,又具现代性大学生各项应对方式的使用顺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2.整体上,大学生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3.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总体上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更多采用逃避、抱怨等防御应对(三)大学生常见的消极应对方式1.攻击2.冷漠3.退化4.压抑5.固执6.轻生(四)大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建议1.遇逆境往好处想2.调节抱负水平3.预先应对4.建立好的社会支持5.变压力为挑战6.积极参加放松活动三、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一)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幸福

5、感,心理学上也称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估,反映着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l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于个体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所以,幸福感l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l幸福感的产生是遗传、环境、人格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国内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不容乐观,某高校调查显示:l只有12%的学生感到“非常幸福”;l>37%的人“很幸福”l42%的人认为“比较幸福”,l9%的人认为“不幸福”。l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6、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的差异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压力应对、健康与幸福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感强的人有四项共同点。①高自尊。幸福的人都很懂得欣赏、悦纳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并肯定其优点。②强烈的控制感。幸福感强的人能很好地掌控生活事件,与那些自己是他人走卒或有习得性无助的人明显不同。③乐观。幸福感强的人更乐观,能从积极的角度理解问题;乐观则使他们更能持之以恒并最终获得更多成就。④社会支持好。幸福的人性格外向,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较强的社会支持。第二节焦虑与调节一、焦虑及其理论(一)焦虑的性质焦虑是一种常

7、见的情绪反应,是由模糊的危险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不愉快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主要伴以紧张、恐怖的情绪,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它既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负性情感状态,又可以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而成为病态的焦虑症。(二)焦虑的种类从紧张程度的维度,可以分成①期望的轻度焦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有点紧张”。②中度焦虑,即太紧张。③重度焦虑,即过度紧张。l从焦虑持续时间的维度,可以分成①状态焦虑②特质焦虑(三)焦虑的有关理论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2.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3.人本主义的观点罗杰斯认为,

8、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4.生理学理论研究发现许多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