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

ID:22550230

大小:7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_第1页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_第2页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_第3页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_第4页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举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范文英(禄劝县一中云南禄劝651500)【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部分学生初中物理学得很好,而进入高中物理却学得很吃力,成绩突然变得很差,特別是高一第一学期情况最明显。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出现了“问题”。木文从几个典型例子出发,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个人观点。【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材;教学;衔接1.教材的衔接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

2、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宄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H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

3、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別要只有科学想象能力。高中教材是初中教材的延伸,我们要在新旧的知识进行同化,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例1:(2010年昆明市中考物理试题)学习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有F等于F1+F2的关系昵?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对

4、此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吋H、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l、F2的作用效果,应使橡皮筋,记录此时F的大小.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突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在不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F1-F2,且在FI、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H与F2夹角的增大而。这个实验是初中知识,可是在高中课

5、本上使用同一个实验来探究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老师可以用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来引入高中的较难得知识点。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定则同化成初中的探究实验。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A)中,应及吋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冇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吋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

6、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己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难度。2.教法的衔接物理教师自己在思想上要清楚的知道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巨大

7、区别,初中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是物理的普及阶段,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太高;但是高中物理是物理知识的深化学>J,要求学生各方面冇较高的能力,特别是现在的新课程物理学:>」很强调学生要有探宄与创新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不断的训练去加强,这就要靠高中物理教师,特别是高一的物理教师去引导学生入门了。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吋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2.(2012年昆明市中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水、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和圆柱体探究浮力与深度的

8、关系。他们分别记录了不同情况下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表所示),表中办表示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当h=0.05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圆柱体完全没入水中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