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

ID:22588745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_第1页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_第2页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_第3页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_第4页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让奖励有“笑”更有“效” 一、幼儿园常见的奖励策略  在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奖励是不可避免的,它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与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奖励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精神层面,一类物质层面。  1、口头表扬、给予游戏机会的精神奖励在幼儿园,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说得真好!拍拍手,表扬一下!这些话似乎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口头禅,可谓信手拈来!特别是在集体教学的时候,幼儿每回答一个问题,只要不是不着边际,总会得到教师这样的回答,大大地满足了幼儿喜欢赞美的天性,瞬间激发了幼儿回答问题的欲望与积极

2、性。有的时候教师也采用给予游戏机会的形式来进行奖励,如某某小朋友今天上课非常认真,可以在娃娃家优先选择角色。或者增加游戏时间。  2、小红花、兑换礼物形式的物质奖励类似小红花形式的贴纸在幼儿园绝对是销量第一的,在幼儿园经常会有奖励小红花的表彰大会,在集体活动时有个别形式的随机奖励,也有谈话活动时的集体表彰,能得到小红花等贴纸已成为幼儿参与活动的目标之一,甚至有的教师采用贴纸累积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后总结幼儿的贴纸数换取更好的物质奖励,如文具、玩具等。有的教师的学期末的时候会通过颁发奖状的形式对幼儿本学期的表现进行总结,鼓励幼儿不断进步。二、奖励后的笑与效 

3、 教师的奖励可以成为幼儿开心、快乐的因素之一,但在下面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奖励的效果很值得人深思。  案例一: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故事情节很诙谐,氛围异常活跃,在临近结束时,幼儿的思绪还沉浸在故事氛围中,叽叽喳喳不停地讨论,甚至出现了跟故事无关的内容,场面顿时混乱起来,老师有些恼火,但她很快镇定下来,拿出贴花说到:今天的故事精彩吗?幼儿很快安静下来,齐齐地回答:精彩!下面我就要给听得认真的小朋友奖励一颗星星。老师紧接着说。于是拿出一大张贴纸,孩子们满怀希望地看着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星星,可是,老师把星星贴在了少数几个平时就很安静,当然也是经常得到

4、贴花的孩子手上。很快,有几个小朋友就露出了事不关己的表情,轻声嘀咕:又是XX。我不要,我可以叫妈妈去买!顿时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老师不得不又继续整顿纪律。很明显,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是想通过星星这个奖励介质强化幼儿安静听讲的行为,但由于这种介质过于集中在一部分好孩子的身上,以至于其他得到奖励较少的幼儿出现了习惯性的行为反应,甚至嫉妒的的不良心理。而奖励较多的幼儿则容易出现自我感觉良好或当他人超越自己时难以接受的心理。  在实施这种物质奖励的时候教师忽略了没有得到奖励的幼儿的感受,也忽视奖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导幼儿能养成安静倾听习惯,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同时

5、,对于星星这种使用频率过高的物质,幼儿容易形成奖励依赖,而是星星则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幼儿大多只会记得今天得到了几颗星星,而不知道为何会得到星星。这种奖励过后,幼儿能感到开心、愉快,可是奖励的效果却值得深思。  案例二:成成是班里吃饭比较慢的孩子,几乎天天都是最后一个吃完,有时甚至还要剩一点下来才甘心。这天,可能是饭菜比较合胃口,成成破天荒地第一个就吃完了所有的饭菜,老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狠狠地表扬了一番:今天成成真棒!比平时吃得快很多,还是班里第一名呢!希望你明天还能这样!为了作为奖励,老师多给了成成一份饭后水果。可是成成却犹豫了一会儿才接过老师手里的水果

6、。第二天,果不其然,成成又是最后一个用完午餐的孩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很好地抓住了奖励的契机,使成成及时得到了肯定与赞许。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老师奖励成成一份水果是为了让他能保持不吃到最后这个习惯,奖励的目的很明确,但对于成成来讲却有一定的压力。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觉得当他得到奖励,是为了操纵或控制他时,受奖励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强化,其行为动机反而会被削弱。应该说教师的奖励没有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内在动机,对于成成来讲每天吃到最后已是一种习惯,这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家庭用餐习惯不好、挑食、胃口小等。教师对于这种行为的表扬可以从纵向比较上来进行,

7、如肯定他比以前吃得快,肯定他今天吃得蔬菜比较多,或者第二天优先给他盛饭等。  案例三:在一次进行音乐律动练习时,第一次表演完,教师表扬了几个动作特别到位的孩子,还全体拍手表扬,而第二、第三次表演完,教师觉得都很好,没有表扬的必要了,就草草结束了活动,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失落感,第二天继续做这个律动时表现明显不如第一天了。  在这个案例中,很明显,教师的奖励似乎没有一个标准,他全凭个人经验感觉,觉得好就表扬一下,之后便忽略了对有进步的幼儿的表扬。教师应该对达到什么样的动作要求可以得到奖励表扬有一个标准,而且幼儿能够理解并做到,这样奖励才有效,活动的效

8、果才能很快达到。  三、怎样让奖励更有动力  奖励不仅仅是奖励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