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

ID:22639097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_第1页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_第2页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_第3页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_第4页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邮电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邮电业的高速成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对邮电业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各经济社会变量对邮电业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区域开放度对邮电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最大。因此,建议各地在培育和支持邮电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开放。一、广东邮电业发展基本情况近10余年来,广东省邮电业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增长速度,从2000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6.04亿元到2011年的52673.59亿元,GDP年

2、均增长率为16.66%,而在此期间的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9.72%。2001年之前的广东省邮电通信业务范围涵盖了函件、报刊、电报、等类型,2001年以后电报业务被淘汰,而特快专递、移动、互联X等新型业务开始发展且增长迅速,如互联X用户从2000年的216.41万户增长到2011年的3154.36万户,年均增长率达到27.3%,成为邮电通信业新的增长点。伴随着业务结构的变化,广东省的邮电通信业务总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从2000年的757.2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596.54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9.7%以上,增长最

3、快的年份2004年超过了40%。曹小曙、李琳娜(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邮电通信业务量的分布特征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以广州为单中心,90年代初的广州、深圳双中心,再到90年代中以来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两主两副”四中心,以及现在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就广东省地域分布比的集中程度来看,自2000年以来,邮电业务量前四位的城市累计占全省比重,从2000年的60.84%上升到2011年的64.06%,总体呈集中趋势并越来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两大城市处于无可替代的领头地位,形成了两个主要中心,东莞与佛山

4、居于其次,构成了两个副中心。二、实证分析(一)模型设计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得性,且不失分析的有效性,本文重点考虑以下指标对广东省邮电业务的影响:出口额(Exp),用各城市的出口额反映对外开放的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Ine),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人们的收入增长为前提的,因此居民收入的提高是邮电业务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三产业比重(Pro),用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该指标常被量化,作为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服务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人口规模(Num),邮电通讯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业,其发展以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为依托,本文以常住人口作为

5、研究分析的对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nv),早在1938年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已经证明该指标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本文重点分析其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选取2000~2011年深圳、广州、东莞以及佛山四个城市的经济数据,建立对数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LnYit=β0+β1LnNumit+β2LnProit+β3LnIncit+β4LnExpit+β5LnInvit+μitμit=εi+υit(1)其中,i的值分别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t∈(2000,2011)。合成的误差项μit包括两个部分:εit和uit前者是横截面或特定个

6、体误差部分,该随机误差项均值为零,方差为σ2ε;后者则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混合误差部分,均值为零,方差为σ2u。各变量的经济学含义解释及系数预期符号见表2:(二)数据本文选取2000~2011年12年间深圳、广州、东莞以及佛山四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计量模型分析。在数据的选择上,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邮电业务总额数据于广东省年鉴,常住人口数量、各城市的GDP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出口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各项数据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相应年份统计年鉴。其中2011年的数据均从各市的国民经济统计公报中获取;由于年鉴

7、与公报中无法获得广州市2001~2004年与2011年的常住人口数据,根据广州市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05年广州市与全国同步进行的1%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因外来务工居住半年以上人口减少,在此5年间常住人口减少了45万,即平均每年减少9万人,从而得到了修正的2001~2004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对2011年的数值使用了预测值代替;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区分了城镇与农村两个概念,因此对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加权处理:深圳市在2004年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因此2004年以前的数据是根据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对城镇人均

8、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进行加权而得,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人口/常住人口,广州市、东莞市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依据该方法算得的加权平均数。(三)计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