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

ID:22641027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_第1页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_第2页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_第3页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_第4页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肝囊型包虫病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之必要性与临床意义-->前言肝包虫病(Hepatichydatiddisease,HHD)是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至今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群感染囊型包虫病(CE)的细粒棘球蚴(Echinocococcusgranulosus,E.g)仍然是一个在世界许多地区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家养宠物犬的急剧增多已成为全世界流行性疾病、严重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包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中欧

2、地区及北美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等国家和地区[1],我国西部地区属包虫病高发区域,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我国西部人类包虫病的感染率在3.1%-31.5%,患病率在0.5%-5.0%[2]。其中,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部分地区人群发病率可高达5-10%[3-5]。据2010年“卫生部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我国西部地区包虫病平均患病率为1.08%,受威胁人口约为6600万[6]。肝CE在人类中可能导致各种后果,包括直接的成本损失(诊断,住院治疗,手术或介入治

3、疗,术后的护理,病人和家庭成员交通费用等)和间接成本损失(死亡,痛苦和残疾,工作或“生产”停止而造成的损失等)。..................................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研究资料调取我院肝胆包虫外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337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简称个体化治疗组)与从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间行经验型手术治疗的431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简称经验型治疗组)的临床资料。个体化治疗组男性189例,女性148例,年龄8~76岁,平均(3

4、7.5±0.5)岁。肝内单发包虫者236例(70.03%),多发包虫者101例(29.97%);肝包虫囊肿位于右肝者241例(71.51%);位于左肝者96例(28.49%);左,右肝同时受累125例(37.09%);合并其他器官或部位(肺,脾,腹腔,盆腔)包虫者35例(10.39%);合并有并发症者(囊中感染,破裂,破入胆道,破入腹腔,破入胸腔等)44例(15.3%)。经验型治疗组男236性例,女性195例,年龄5~78岁,平均(33.3±0.5)岁。肝内单发者302例(68.7%),多发129

5、例(31.3%);包虫位于右肝221例(51.2%),左肝97例(22.6%),左,右肝同时受累113例(26.2%);合并其它器官或部位包虫者67例(19.88%);合并有并发症者77例(17.9%)。............................1.2临床表现包虫病有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狗密切接触史,大多数早期一般无症状,以后右上腹逐渐发现生长缓慢的肿块,有饱胀感,肝区不适,隐痛,肝脏肿大,触之囊性感,囊肿压迫胆总管时可有黄疸,压迫门静脉或腔静脉则可出现腹水,下肢浮肿,胃肠道受压可表现有

6、消化不良等症状,囊肿破入腹腔则产生剧烈腹痛和过敏性休克,并发支气管瘘时,痰中带粉皮样物。.............................结果.........................15-18讨论1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与必然性肝包虫病近百年来一直将手术作为其最基本,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并且历年以来国内外外科医师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及治疗模式,寻求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22]。从19世纪以内囊摘除术来治疗肝囊型包虫病开始,随着临床医学与肝脏外科技术,近代外科发展迅猛,包虫病诊治亦随着医学

7、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拓宽根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为主要目的,先后出现多种术式,总体可分为传统术式、微创术式及根治性术式。肝囊型包虫内囊摘除术一直被公认为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理想的手术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但术后存在着残腔原位复发、播散种植、胆瘘或残腔感染等难治性并发症,部分病人术后甚至可带管长达数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工作生活两不便,术后复发率约为2.6%-25%[23,24],其主要原因是术中囊肿破裂或囊液外溢,头节,子

8、囊播散种植腹腔,子囊粘附在残腔内壁或杀虫剂未能灭活头节所致[25];随着肝脏外科技术发展和对包虫病结构的深入认识,在不同时期相继出现了多种手术治疗方式,并且某些药物治疗方法等,但均未能彻底解决肝包虫复发率高,并发症偏高问题。于20世纪初某些欧洲国家开展了肝叶切除治疗肝包虫病,并提出完整切除包虫外囊的新的一种根治性治疗的概念。随着肝脏切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Napalkoff提出肝包虫囊肿完整剥除术(Totalpericystectomy)。1983年Belli报告42例肝CE囊肿外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