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发展线索

道家的发展线索

ID:22662921

大小:6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道家的发展线索_第1页
道家的发展线索_第2页
道家的发展线索_第3页
道家的发展线索_第4页
道家的发展线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的发展线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家的发展线索第三阶段:魏晋玄学时期(公元222年一一公元589年)东汉未年,儒家经学日趋繁琐,统治者所奉行的儒家名教政治的日趋虚伪,司马氏集团口称名教、暗谋篡位,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不己,社会动乱、恐怖和黑暗。生活在黑暗政治下,人们如何安身立命呢?愤世嫉俗的思想家以“自然”来批判仁义礼智的虚伪性。因此,主张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一些士人从老庄之学中寻求精神支柱,讲求黄老养生之术,向往复归于人性的纯真自然,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人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借注释“三玄”(《周易》、《老子》、《庄子》)来发挥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将道家的道、无为、自

2、然与儒家的仁义礼教揉合,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形成了豁达开放的魏晋风度,在调和、综合儒道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玄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应运而生,这是魏晋时期道家的主要理论形态。同时,这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豪强混战、统治集团内部争斗的不断加剧,造成了社会的恐怖和黑暗,人们期望从道家思想中寻找精神避难所。这就为玄学的兴起提供丫社会环境。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人,他们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借注释“三玄”(《周易》、《老子》、《庄子》)来发挥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将道家的道、无为、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揉合,以道解儒,在调和、综合儒道两家思想资料的基础

3、上,建立了玄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玄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学,是魏晋时期道家的主要理论形态。玄学家试图弥补儒家以名教压抑人性、使人拘谨自守的缺陷,以恬淡自然的态度取代礼教的繁文缛节、华而不实,并一扫汉儒繁琐陈腐的学风,围绕着本末关系、有无关系、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诸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给学术界带来了清新空气,亦为唐代的重玄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玄学家不拘礼教、矫情偏激的行为和流于玄远、虚玄的理论又为其日后的衰微埋下了伏笔。第四阶段:隋唐重玄学时期(公元581年一一公元907年)东晋以来,玄学这一显学日趋虚玄,与中国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相违背,渐为人们所抛

4、弃;一些玄学家过于放诞,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受到人们的指责。同时,自东汉时期道教形成后,道家思想作为道教的理论基础而H益为道教徙所重视,特别是魏晋以来,道教受到佛教的启示,在组织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一些道教学者吸收并依托老庄道家思形成了经典、理论和组织规仪制度。故魏晋以后,道家思想虽然仍然为不少士人所喜好和研习,但不复形成独立的、新的学术流派或理论体系,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道教学者进行传承和发展。不仅如此,道教学者在宗教理论上的建树,大多也是通过对于《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的阐释和发挥来实现的。于是,隋唐以来,

5、道家与道教更是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涵摄的密切联系。故隋唐时期道家虽然未以独立的学术流派出现,但仍然是道家思想发展历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内,由于佛学的传播以及佛道之间的论争,促使道教学者们不再满足丁以玄学作为理论基础,在修炼的实践屮,道教徙们摆脱了玄学“清谈”的巢臼,将修炼与理论建设相结合,着手于思维方式上新的建构,在继承老庄思想并吸收佛学中派及玄学的理论成果之基础上,创立了重玄学这一新的、思辨性更强的理论,重玄学成为隋唐时期道家道教的主要理论形态。“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是軍复的意思。重玄学的主要贡献在

6、于开创一种新的思想方法来解释《老子》。认为老学的要义在于“玄之又玄”,在玄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故有“重玄”之说。既遣有、无,又遣非有、非无;有无双遺,本迹倶忘,遣之又遺,忘而再忘,这才能进入重玄之境,以达到哲学思想上的无滞。这是一种思辨性非常强的理论,它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思维、修持理论上融会贯通,为后来道教内丹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成玄英、李荣、司马承桢、杜光庭等人是唐代重玄学的代表性人物。第五阶段:宋元心性之学时期(公元960—一公元1368年)宋金元之际的社会动乱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衰败和生活困苦,为道家、道教的普及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人们不

7、仅从道家、道教思想中寻求精神支柱和生活的避难所;更企求在天灾频仍、疾病流行、生活物质匮乏的恶劣环境下,通过道教修炼以去病强身、保命永年。另一方面,由于宋徽宗溺于道教方术给国家民族所带来的危害,道教中的符录派受到人们的冷遇,特别是在道教修炼实践中,人们F1益认识到外丹术的危害,重视心性修炼的内丹术逐渐兴起并成为道教修炼的主流。宋徽宗宋元时期的内丹学主要有南方张伯端的金丹派和北方的全真道两派,入元以后,南北两派逐渐合流。全真道强调清修养性,以清静寡欲为修道之本,倡导性命双修、炼心养性,表现出向老庄道家的复归,在更高的层次上丰富和发展了道家思想。这一时

8、期,儒佛道三家在理论和修炼等各个层妞进一步交融互摄,心性之学为禅宗、理学、道家及道教各派所共同关注,发展为一股时代思潮,构成这一时期道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