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

ID:22671992

大小:65.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_第1页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_第2页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_第3页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_第4页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乡镇改革走向浅析摘要: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乡镇政府改革先后出现了强化式改革、派出式改革和参与式改革三种模式。强化式改革始终无法走出“放权——收权”的政府的扁平化管理,但在推广中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参与式改革意味着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彻底颠覆,参与式改革让社会和公民参与到政府治理中来,有利于提高乡镇政府的执行力,激发公民责任感。参与式改革在我国乡镇具有广泛的可行性,不仅可以带动基层民主,而且能够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派出式改革撤销乡镇,有利于精简机构,实现关键词:乡镇改革强化式改革派出式改革参与式改革中国的乡镇体制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出现了多种改

2、革模式,通过对比各种改革模式的实践与前景,才能更好的把握我国乡镇改革的走向。一、中国乡镇政府改革模式的三种类型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乡村社会的变迁,乡镇政府所面对的管理与服务需求也急剧扩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乡镇政府管理体制落后所带来的服务能力不足、执行能力低下。围绕着乡镇政府的改革,中央和地方从80年代开始就不断的探索,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途径。强化式改革,即强镇扩权,权力下放,强化乡镇政府的独立性和执行力。强化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乡镇财政权,改革乡镇人事权,县级政府对乡镇简政放权甚至撤镇设市等。派出式改革,即撤销乡镇一级行政单位,

3、将乡镇政府改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派出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就是将乡政府改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不在设独立的财政等。参与式改革,即改革乡镇政府的领导模式,强调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的参与,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民共同参与的现代基层管理体制。参与式改革的主要理由有:一是加强基层民主和公民参与是我国政治改革的大势所趋。二是从无限政府转向有限政府,让政府从传统的“划浆者”转为现代的“掌舵者”,是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三是让社会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可以有效减轻政府的负担。参与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乡镇的议事协商机制,健全乡镇人大的民意表达机制等。我国从8

4、0年代就开始尝试对乡镇进行强化式改革。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5年,撤社建乡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新成立的乡镇政府机构残缺、功能不全,下辖的七站八所全部是上级政府部门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简政放权,健全和完善乡政府的职能”的口号。1986年下半年,山东省莱芜市的“简政放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莱芜经验”开始被广泛推广。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省市部门不愿意放弃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只愿意把一些无利可图的“包袱”站所和不愿承担的责任丢给乡

5、镇政府,“简政放权”改革最终以“丢包袱”结局告终。之后国家又多次试点进行了以强镇扩权为核心的强化式改革。1996年,浙江温州龙港镇作为国家城镇改革的试点,在财政、户籍等10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革。但随后出现了反复,苍南县几乎全部收回了下放的权限。在广东、江苏、福建试点的类似改革,最后也都无疾而终。可以说,对乡镇政府的强化式改革一直没有走出“放权__收权”的怪圈,而根据1993年民政部的《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中“少数经济发达,己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确有必要,可撤镇设市”这一规定提出的“撤镇设市”构想,到现在还停留在设想阶段。在不断尝试强化式改革的同时,我国也探索

6、新的改革模式。2002年深圳特区率先将全部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正在全国大刀阔斧的展开。除了上诉两种改革模式,2000年以后,“参与式”治理理论在国内逐渐兴起。“参与式”治理最初应用于林业领域,在实践中“参与式”治理的影响的领域逐渐超越了林业范围,向环境保护、水利灌溉、扶贫开发、农村金融、农村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拓展,由经济领域向社会、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领域延伸,成为我国政府决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就深受参与式治理理论影响。各地在乡镇政府改革中,参与式改革也频频出现,如浙江省温岭新河镇进行的参与式预算试验,贵

7、州黔南长顺县凯佐乡的参与式治理试验。二、三种乡镇改革模式的实践与前景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几乎丧失了财政汲取能力,“入不敷出”、“拆东墙补西墙”已成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普遍现象。在这种财政能力的限制下,乡镇政府除去支付工资、办公费用等刚性支出已难以承担为乡村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使乡镇政府职能与农民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可以说,乡镇政府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强化式改革无疑是最立竿见影的改革模式,无论是1996年龙港镇的综合配套改革,还是2005年在广东、浙江开展的强镇扩权试点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