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ID:22705190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显得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只有在学生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生兴趣  【】G807【】A【】1674-4810(2012)01-0058-02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体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缺少内心强烈的愿望。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辩证地统一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的

2、兴趣,不仅是对体育教育的改善,也是为祖国美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学生如果没有自觉学习的需要,缺少学习的动机,很难获得知识。  一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体育需求  1.小学生的生理特征  在生理上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骨骼正在硬化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注意他们的坐、立、行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的体育运动,控制好负荷量。在练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自发地跑跑、跳跳,这都是他们的一种自我锻炼,借助这个可以发展他们各种身体练习,促进生长发育。  2.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中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而引起矛盾的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这一时期体育活动量不能太大

3、,可进行速度、灵巧、弹跳力方面的训练。教育学生劳逸结合,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开展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对学生的影响。  3.高中生的生理特征  高中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文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4.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晚期,身高增长缓慢,肌肉力量和耐力明显增加,肌肉的机能日益完善,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身体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生的条件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的学习状态等因素,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有针对性。  2.教学内

4、容的设置  在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培养何种能力,身心得到怎样发展等。  3.教学条件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还应考虑学校场地、器械等条件,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更符合客观条件,具有操作性。  三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措施  1.课堂的学习气氛  教师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团体合作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技能。  2.与学生建立互容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

5、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具有“自主性”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好地促进体育的学习,同时也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爱护的关系。  3.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交流的平台,丰富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显得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批评

6、、督促、鼓励,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教师自身应加强语言的学习,增强文化修养,用语言打开师生之间心灵的大门。  4.端正态度,加强指导  学生不爱上体育课,大多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应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激发其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5.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差别,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爱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其在体育运动中获

7、得成功的乐趣。  6.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身体情况不同,其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质、运动能力等状况,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教师应开展团结互爱,互相学习,以优带差,共同进步的方针。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运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互助带来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7.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  在体育教学中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学生间关系。对学生要“知人、知面、知心”,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学生之间应该做到真心、坦诚,个人服从集体。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