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

ID:22718590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_第1页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_第2页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_第3页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_第4页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  1993年郑敏在《文学评论》第3期发表一篇名为《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诗学界就传统与现代诗歌语言问题展开了大讨论,其中邱景华、谭桂林等学者纷纷提笔对郑敏诗歌理论及语言文化做出评论,从那时起针对郑敏诗歌语言的研究、赞美、挞伐就没有停止过。作为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诗人之一,郑敏是经得起时代考量的传奇,无愧于世纪之树的美誉。郑敏的诗歌通常都藏着一个哲学的魂,透过沉静、默然的语言,可以看到郑敏对内心世界色彩的描绘,对生命无限延展的探索,些许几个字即可呈现出一幅鲜明、奔涌的画面,拈

2、来几行诗便能招唤出对时代变化的强烈共鸣。无论是40年代还是80年代,郑敏诗歌的工具性与心灵性都随着语言观的变化越发明显地印证其存在的深刻,传统语言的简约与欧风动词的活用都是诗人从内心深处喷发的情感。  一、郑敏语言创作观的变化对郑敏诗歌语言文化结构的影响  浅析郑敏诗歌的语言文化结构  1993年郑敏在《文学评论》第3期发表一篇名为《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诗学界就传统与现代诗歌语言问题展开了大讨论,其中邱景华、谭桂林等学者纷纷提笔对郑敏诗歌理论及语言文化做出评论,从那时起针对郑敏诗歌语言的研究、赞

3、美、挞伐就没有停止过。作为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诗人之一,郑敏是经得起时代考量的传奇,无愧于世纪之树的美誉。郑敏的诗歌通常都藏着一个哲学的魂,透过沉静、默然的语言,可以看到郑敏对内心世界色彩的描绘,对生命无限延展的探索,些许几个字即可呈现出一幅鲜明、奔涌的画面,拈来几行诗便能招唤出对时代变化的强烈共鸣。无论是40年代还是80年代,郑敏诗歌的工具性与心灵性都随着语言观的变化越发明显地印证其存在的深刻,传统语言的简约与欧风动词的活用都是诗人从内心深处喷发的情感。  一、郑敏语言创作观的变化对郑敏诗歌语言文化结构的影响  作为当代两个时期的重要诗将,

4、郑敏是在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的诗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诗学都影响着诗人的创作。二十世纪3040年代,郑敏冷静地观察着世界,从客观存在引发思考,以里尔克模式雕琢自己的诗歌,郑敏的十四行诗也在酝酿中诞生。西方的诗学态度与思潮影响了许多同时代的诗人,同样也影响着郑敏,她此时的诗歌语言表现与视觉张力结合紧密,如《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是/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5、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二十世纪8090年代,郑敏从西方情愫中醒来,传统汉语言与东方诗韵逐渐叩开诗人的心门,郑敏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新诗应向古典诗歌靠拢,她在《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言的审美与诗意价值》中说:汉字本身就是诗书画三者结合的时间空间的双重艺术。诗人首先要体会汉字与诗的本质,新诗与汉语间的暗喻及形象的内在联系,对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才能有新的一层领悟。此外,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对诗人在西方诗学中融汇贯通中国新诗及对东方语言文化的思考提供了的新的哲学观

6、与审美视野,这对郑敏后期的诗歌语言创作有很深的影响,致使郑敏的诗歌语言中东方韵味骤显,如《赠诗友D君》:纵有半天的赤霞也没能温暖西山苍茫纵有彻夜的星辰也没能照亮山径的崎岖如今已是那霜前半倒的荷塘,却仍将婴儿般的水珠托在不愿辞去的圆叶上,依然滚动着的是那颗听得见鬼哭的诗心。  二、郑敏诗歌语言文化结构分析  在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下,郑敏的语言创作观发生着改变,但这改变并没有吞噬她的灵性,反而更加丰富了诗歌中的语言文化内涵,深化了她对于语言结构的把握及诗歌语言的驾驭能力。郑敏诗歌的语言纯净不乏色彩,安静中透着呼喊,有西方诗

7、学的神,东方诗韵的魂;她的语言不是概念的整合,不是流行语的拼凑,而是自然情感的流露,诗人个性的体现。郑敏将诗歌的心灵性与工具性有效结合,用心灵触摸想象的画面,用诗歌语言作为工具,形象生动地绽放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诗人用生活化语言结构描绘生活  郑敏的诗歌活色生香,这都要归功于她善于用韵修辞,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以生活说生活,如《童年》:只有浓雾/从深渊升起/有熟悉的面孔/笑的、哭的、愁苦的、欢乐的/记忆伸出它的长臂/捕捉/雾在改变形态/面孔在凹凸镜中变形,诗中将寻常的记忆拟人化,伸出长臂即给人一种拉住、抓住的想象,赋予童年一份人格

8、,展现对童年缩影的捕捉,生动形象。郑敏诗中浓重的意象化客观物象的运用,似乎也是九叶诗派的共同特点。郑敏的诗歌语言多呈现太阳、火烈鸟、白蔷薇、雪山、落叶等事物,鲜明的存在衍生了不同的生活画面。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