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

ID:22737333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_第1页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_第2页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_第3页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_第4页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癌基因Bmi1与干细胞及肿瘤发生1结构和功能致癌基因Bmi1位于人染色体10p11.23,DNA大小为4.9kb,mRNA为3199bp,含10个外显子,由959个腺嘌呤、591个胞嘧啶、678个鸟嘌呤和975个胸腺嘧啶组成,编码含3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6.9kDa,属Ployb组蛋白(ploybgroup,PcG)家族,其蛋白表达在细胞质、染色质或染色体[1,2]。其NH2末端包含一个保守的RF域,在蛋白中央区域有HTHT构像中心,是诱导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永生化的决定簇[2,3]。PcG家族蛋白组成巨

2、大的多聚结构,修饰染色质,导致基因表达的抑制或激活,这些蛋白相间在浓缩染色质的表面,而在浓缩染色质的内部缺乏,使该区域核发生转录抑制[4,5]。研究证实遗传外PcG介导的基因静默是局部事件,不会影响较大范围的染色质区域[6],调节基因表达的中心环节是Bmi1,其他的PcG蛋白作用很小[7]。2在干细胞中的作用Bmi1通过调节如存活基因、抗增殖基因等干细胞相关的基因决定干细胞分化方向,调节造血干细胞(HSCs)的自我更新。Ink4a是Bmi1的下游基因,其编码的p16Ink4a和p14Arf表达增强诱导HSCs的衰老和凋

3、亡[8]。在神经干细胞,p16Ink4a的缺乏使Bmi1缺乏的干细胞恢复部分自我更新能力[6]。其调节的可能机制是由于Bmi1的缺乏,使p16Ink4a被下调,阻止Cdk4/6与cyclinD的结合,抑制激酶的活性,使pRB过度磷酸化,从而抑制E2F介导的转录,使细胞周期停顿,细胞衰老[9]。正常鼠胚胎纤维原细胞(MEFs)培养7代后开始衰老,而Bmi1–/–MEFs在第三代时就出现未成熟衰老,与p16Ink4a表达的增加有关,重新表达Bmi1后可以逆转未成熟的衰老表型,而过度表达产生MEF的增殖优势,延长其寿命并永

4、生化[1012]。过度表达p16Ink4a和p19Arf的成熟HSCs分别经过pRB和p53依赖的途径,诱导细胞周期停止及凋亡。研究已经证实p16Ink4a、p19Arf和p53是Bmi1的下游因子,在干细胞分化期间参与控制HSCs的增殖和存活。因此,Bmi1通过抑制参与细胞衰老的部分基因维持HSC池。在Bmi1–/–的骨髓中,p53靶基因ECs)发生恶性转化和永生化,在恶性转化的克隆选择过程中,p16Ink4a基因日益静默,端粒酶的活性逐渐增高[3,13]。套细胞淋巴瘤细胞Bmi1DNA的扩增和蛋白表达比正常细胞

5、高3~7倍,而鼠急性髓性白血病干细胞可检测到高水平的Bmi1转录,显示出Bmi1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14,15]。而在实体肿瘤中,Vonlanthen[10]等观察了48例可切除的NSCLC中Bmi1的表达,免疫组化分别有20、22、6例表达为阴性/弱、中度和强阳性,在中强的Bmi1的染色标本中p16和p14ARF均阴性,58%的NSCLC有中高水平的Bmi1蛋白表达。另一个研究组[16]发现69%支气管鳞状细胞癌p16低表达,77%表达Bmi1,4例p16阳性中的两例Bmi1阳性,9例p16阴

6、性标本中有8例(89%)Bmi1染色阳性,4例p16阴性标本在p16INK4a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其他阴性标本无甲基化,但有Bmi1染色,均说明Bmi1在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新近研究表明,Bmi1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显著升高,其蛋白在65%(30/46)的结直肠癌中(或高)表达,Bmi1高表达的组织中INK4蛋白明显低表达(P<0.07),认为Bmi1通过抑制INK4a/ARF蛋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17]。33例乳腺癌标本RTPCR分析显示,28个标本的Bmi1mRNA水平比

7、癌旁组织升高,免疫组化显示44/77(62%)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染色强阳性,而且周边浸润部位比肿瘤中心染色强度更高。多变量和单变量分析均显示Bmi1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受体状态有显著相关性[18]。【参考文献】[1]AlkemaMJ,olGe,1993,10(2):15971603.[2]AlkemaMJ,BronkM,VerhoevenE,etal.IdentificationofBmi1interactingproteinsasconstituentsofamultimericmammalianpoly

8、bplex[J].GenesDev,1997,11(2):226240.[3]JacobsJ,ScheijenB,VonckenJycinducedapoptosisviaINK4a/ARF[J].GenesDev,1999,13(20):26782690.[4]Simon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