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

ID:22754727

大小:460.0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1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_第1页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_第2页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_第3页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_第4页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6期第27卷(总114期)南方人口SOUTHCHINAPOPULATION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差异分析杨胜慧1郭未2陈卫1*(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基于2005年“小普査”及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分析了男性与女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差异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提髙,预期寿命与自理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均呈缩减趋势;5年间,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在低龄阶段有略微的扩张趋势,而自理预期寿命的性别差

2、异则在各年龄均呈扩张趋势;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始终髙于女性,而且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5年间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女性该比重的上升幅度髙于男性。[关键词]自理预期寿命;性别差异;老年人[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13(2012)06-0031-10一、引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査汇总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48.7%为男性,约为0.86亿,女性则为0.91亿。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相比,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提髙2.93和1.91个

3、百分点氕由此可见,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学术界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早在1964年Sanders就提出健康预期寿命的概念(Sanders,1964),随后其他学者发展出不同的方法测董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曾毅等,2007),其中Sullivan法(Sullivan,1971)具有所需数据简单、消除年龄结构影响、便于比较的特点而应用广泛(杜鹏等,2006)0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査就第一次将“健康状况”纳人这种国家级的大型调查中,可见国家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视。我国社会经济、医疗水平、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的发展与完善,在提髙老年

4、人的健康状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仅是从个体方面作为生命质量的指南,也是宏观层面社会发展等的重要参考指标(杜鹏,李强,2006)o20世纪90年代伊始,我国学者就持续研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钟军,1996;邬沧萍等,2001;曾毅,2001;顾大男,2001;李强,汤哲,2002,2005;汤哲等,2004;杜鹏,李强,2006;曾毅等,2007;张文娟,杜鹏,2009;曾宪新,2010;陈友华等,2011)。另一方面,性别差异是研究老年人口问题尤其是健康状况不可忽略的良好分类指标。男性、女性老年人口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2010年*[收稿日期]2012-1

5、0-28[作者简介]杨胜慧(1985-),女,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学分析方法,人口与社会发展;郭未(1979-),四川南充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口健康,社会计量,公共政策;陈卫(1964-),浙江杭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统计学,人口与社会发展。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31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后者髙出前者4.99岁。但是,以往研究

6、发现,女性老年人口更髙的预期寿命并不代表她们的身体更健康,相反,女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并不如男性老年人口(柳玉芝,2001;王树新,曾宪新,2001;曾毅等,2004)0乔晓春(2004)发现我国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在增长,但是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的自评健康预期寿命却是下降的。杜鹏等(2006)的研究发现,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低于寿命的延长,相比男性,髙龄女性老年人处于劣势。近几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医疗保障制度发展迅速,为老年人健康状况改善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男性与女性老年人口的差异仍未消除,这种差异既包括生物方面的预期寿命差异,也包括文化水平,收人状况等社会属性方面的差异。那么

7、,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如何测量?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有什么变化?性别之间的差异又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査汇总数据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査公布的汇总数据,综合分析性别视角下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利用Sullivan法计算分性别的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分析性别差异的变动趋势,为未来相关老龄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实证依据。二、理论基础(一)功能缺损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在此过程中,健康状况以三种不同的形式随之变化: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快于预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