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践(2)

计量经济学实践(2)

ID:22770664

大小:736.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31

计量经济学实践(2)_第1页
计量经济学实践(2)_第2页
计量经济学实践(2)_第3页
计量经济学实践(2)_第4页
计量经济学实践(2)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实践(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天津农民人均纯收入问题的计量分析关于天津农民人均纯收入问题的讨论一、背景㈠、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性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十三亿人口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或居住在农村,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致富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波及社会多方面问题。1,农民收入过低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和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开拓农村市场关

2、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城乡关系的改善。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供给全面短缺的状况已基本结束,农民收入目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自从1985年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城镇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却逐步放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城乡矛盾也日益突出。收入过

3、低的农民已成为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对建立良好的城乡关系,对于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的两个目的,其一是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其二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入预期不好,就不愿扩大农产品供给。而农产品是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品,农产品是许多其他行业的原料,如果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将受到影响。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推广,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

4、期的效果;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本论文即选用天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㈡、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1,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产业性根源。农村改革初期,农产品供给绝对短缺,农民增产的农产品都能卖出去,且市场价格也没有因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增产就能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但在农业发展进入新

5、阶段后,农产品的供求格局从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甚至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增产与增收不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生产多少产品不单取决于农民有多大的生产能力,还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水平,超越市场需求的增产,将带来增产不增收或增产多、增收少甚至增产减收的结果。针对这个根源,选择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2,农村城市化滞后,人地比例失调是影响农民收入的资源性根源。我国目前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这种格局带来的后果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

6、加快,包括土地和资金在内的各种农村资源和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而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劳动力却依然滞留在农村、滞留在农业中,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缩小,土地分割不断细碎。农业中存在的剩余劳动力太多了,他们占用的资源太少了,大部分可用于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劳动时间由于人均占用的资源太少而白白浪费了,这正是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换言之,正是由于城镇化的滞后,才导致了农业和农村的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的艰难。针对这个根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和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作为解释变量。3,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政策性根源。不可否认,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国家出台

7、了一系列扩张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为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从总体上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仍不利于农民增收。比如,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承担的经济负担差异很大,城镇居民畸轻,农村居民畸重,农村居民人均承担的纳税额和社会负担大大高于城镇居民。针对这个根源选择人均GDP,人均第一产业产值、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工农业产品比价指数、城乡收入比率、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和农业税作为解释变量。但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无法用数字衡量,

8、乡镇企业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