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

ID:22773454

大小:61.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_第1页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_第2页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_第3页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_第4页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内容提要】近十年对抗战文化的研宄渐受重视。学界对抗战文化的涵义、抗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文化的理论政策及其对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抗战时期的文化论争,以及抗战报刊、抗战时期的学校内迁等,有较多的研宄,并体现出提出新的研宄视角、拓宽研宄范围、重视不同地区抗战文化的比较研宄等特征。但总的说来,对抗战文化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因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抗战文化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切为抗战服务和于抗战有利的文化。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中国抗战文化繁荣兴盛、历久不衰,它不仅对抗战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而且为中华民族

2、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十年来学界对抗战文化的研宄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本文拟对近十年的抗战文化研究概况作一简要介绍,以求教于学界同仁。一、研宄讨论的主要问题总的说来,相对于抗战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及日军暴行等方面的研宄而言,对抗战文化的研宄相对要薄弱一些,过去更是如此。但近十年来,关于抗战文化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涌现出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研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出版的关于抗战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有近30部、论文约7⑻篇,还有一批专题资料等。这些研宄成果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党派、不同时间的抗战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3、探讨。此外,还举办过若干次抗战文化的学术研讨会(主要是在桂林),从而把抗战文化的研究共同推向了新的阶段。1.关于抗战文化的涵义。首先,关于“文化”的涵义。学界认为此处所指的“文化”,不是广义的文化,而是狭义的文化;不是指物质文化而是指精神文化,即作为哲学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思想、理论、教育、社会科学等内容。关于“抗战文化”的涵义,张静如、唐正芒的《抗战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求索》XX年第3期)一改过去认为抗战文化必定要是非常先进的革命文化的理解,文章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包括着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4、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以后,就形成了由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和落后文化构成的抗战文化,落后文化经过努力改造后,也成为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有用的抗战文化。只有封建腐朽文化和妥协投降文化才是有害于抗战的反动文化。这一认识对于加深抗战文化中统战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是不无裨益的。其次,关于抗战文化的期限。关于抗日战争期限的传统观点认为是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随着抗日战争14年说,亦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抗战文化上限延伸到1931年9*18事变起,其下限则一般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但也有学者将始于抗战时期创作而在抗战胜利后继续完成的作品等,也纳入抗战文化的范畴。1.关于抗战文化

5、的地位和作用。对这个问题学界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产生和发展于伟大抗战年代的抗战文化,对广大的抗日群众起了巨大的动员和警醒作用;对前方抗日将士起了强烈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对抗日同盟者起了有力的团结斗争和争取作用;对日本侵略者起了无情的打击、揭露和瓦解作用;对抗战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注:参见笔者《南方局领导的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前言》,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4月版。]。。高向远认为抗战文化运动“以抗战文化作为反侵略斗争的锋利武器,密切配合中国人民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的抗日斗争,在动员民众、推动文化工作者团结抗战、声讨日伪及战地服务等

6、方面,为全民族抗战的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和历史影响。”[1]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如朱强娣的论文《新四军文化工作在抗战中的作用》(《安徽史学》XX年第5期)等。1.关于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学界认为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政治性、群众性、批判性。政治性,即抗战文化以民族大义为前提,是以多元政治为基础的民族文化。多元政治在统一战线之间,在不同政治原则的碰撞之中,不仅没有消融,反而还有各自强化的倾向。不同的政治主张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为不同的政治目的服务。而新民主主义文化则是抗战文化的主流。群众性,即抗曰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群众是抗日救亡的主体。而群众中还有相当多的人需

7、要动员、唤醒,现实的需要促使群众性文化在抗战的烽火中崛起,并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这主要表现在建立群众性文化组织、创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性刊物、创作通俗性作品、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文化活动,还有群众性、大众化的纪念活动等,体现了群众写,写群众,群众演,演群众的特色。批判性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的摧残和破坏,坚决揭露、批判、声讨、打击这种文化侵略及汉奸文化;二是统一战线内部不同文化之间的论争,如批判被国民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