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

ID:22801404

大小:49.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1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2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3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4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参差不齐,进而出现了“学困生”.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一直是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研究,着重从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和转化策略谈谈一些有效的做法.【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定义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参差不齐.那么何为小学数学“学困生”?概括地说,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学生智力正常,但在小学数学基础

2、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心理等多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业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学生.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点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位教师教学,同时学习数学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渐渐形成参差不齐、优劣不同的状态.处在劣势的孩子即“学困生”.他们学习定义、定理、公式等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不会运用.课堂上他们总是低垂着脑袋,很不耐烦地看着书本,皱着眉头听讲,很吃力地做着并不困难的练习题,极度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兴趣,从来不举手发言,似乎这与他都没关系,即使发言,也只是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有的甚至木讷地站在那里无辜地看着教师.家

3、庭作业更是寸步难行,困难重重.三、形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毫无疑问,要教育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了解他们,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具体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做一下浅层次的分析.(一)学生自身因素1.智力水平因素由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个别学生天生智力平平或低下,乃至“弱智”,还有个别学生,可能患有“多动症”等障碍性疾病,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普通的孩子合适的时候,对于这样的孩子就显得更难了,从而造成一定的学d困难.2.知识技能因素计算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思

4、维能力差,表现为无序性、无过程性.3.学习习惯因素研究表明,小学数学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60%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发言,课后不复习,应付了事,作业马虎.经常拖沓作业、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上课与教师、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4.情感态度因素缺乏?W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习困难学生一遇到数学中的难题就会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就会怕数学、烦数学,越来越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地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和自信心,也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久而久之,最终导致的是厌学、辍学.5.心理因素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

5、很自卑,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个别学生心理发展滞后,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6.其他因素第一,“学困生”在综合因素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心理困难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第二,一些山区的孩子随着父母进城,由于地区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的差异,不能适应木地发达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二)家庭因素1.文化氛闱制约有些孩子的家庭中,家长自身文化层次较低,个人综合素质整体上也较低,学习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没有被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致使孩子身上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完全靠“在校学习”,导致“学困生”数量较多.2.家庭教育方式的制约有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6、因此就由爷爷奶奶照看,或是送去长托,缺乏应有的管教,这些孩子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产生了.还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少关注,过高地要求孩子,每次考试一定要考多少多少分才行,否则斥责或打骂,这样的家庭教育力*式,很容易使其子女产生厌恶学习的倾向.1.家庭环境的制约父母关系不和谐、感情不和,甚至离异等因素,造成孩子情绪紧张,没安全感,长期处在这种情绪屮,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三)学校因素1.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当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统一进度,统一要求

7、上课,致使“学困生”跟不上进度.教师的步伐越快,学困生落下的就越远,总是赶不上教师的进度,学困生就知难而退,最PT•脆放弃.2.教师应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不适当在曰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抓“学困生”冇以下方式:(1)拼时间.(2)压作业.(3)多指责.这些教师没宥系统地研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采取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3.学生因素部分孩子会嘲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得学困生越发自卑,情智发展与年龄增长不符,从而会造成这些学困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