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

ID:22812998

大小:66.5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31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_第1页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_第2页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_第3页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_第4页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哈贝马斯交往能力理论谱系•阐释•批判*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ZX022)摘要:交往能力理论不仅是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是构造一般社会化理论和改造社会批判理论的强大武器,在哈贝马斯的理论王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交往能力理论的思想谱系源于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发生认识论学派和社会语言学派等诸家之言。全面掌握交往能力理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对三大语言学派的批判综合;对“能力”概念的区分;对必备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交往能力的不同表达;对理想的言语情境的设

2、计。交往能力理论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往能力的先验性;二是机会均等的可能性;三是机会均等的充分性。关键词: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交往能力;谱系;批判中图分类号:H006;H03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3.034哈贝马斯著作的权威英译者及研宄者托马斯?麦卡锡将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划分为前后相依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交往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哲学基础,即普遍语用学;第二层次是基于普遍语用学,通过交往能力理论来实现的一般的社会化理论的建构;第三

3、层次是基于前两个层次的社会进化理论,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l]xvii。其中,普遍语用学包括五个方面:作为背景知识的生活世界;具有双重结构的言语行为;居于核心地位的有效性要求;承担行事职能的交往能力;充满理想设计的言语情境。由此可见,交往能力理论不仅是普遍语用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是其社会批判理论建构的必要前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交往能力重要性的最鲜明体现在于,它是交往主体之间达成理解并取得共识的主体资质,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交往资质的交互主体才有可能符合言语行为的规范的有效性要求,从

4、而实现成功交往。一、交往能力理论的谱系学考察哈贝马斯独具特色的交往能力理论是对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发生认识论学派和社会语言学派等诸家之言的批判性综合。(一)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最先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作出区分的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创始人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乔姆斯基认为,说话的方式(词序)遵循一定的不受语境影响并带有转换生成规则的语法,儿童被假定为天生具有适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知识,这知识通常被称作普遍语法理论。所以,人的语言能力是与生倶来的,儿童对语言的习得不是

5、靠出生几年内与外界接触而获得,外界条件只是激活了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而已,大脑机构起的作用才是决定性,语言习得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一种用有限规则创造出无限句子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乔姆斯基着重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必须把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知识(不妨称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他具体使用语言的行为(不妨称为语言运用〈performance〉)区别开来”[2]。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指理想化的说话人或听话人的潜在的内在语言知识,是人所具有的识别和理解语句的能力,也

6、包括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推导出语言规则并生成合乎语法规则的语句的能力,即对语言知识系统的一种抽象掌握。而语言运用是指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使用,它只不过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而且往往是不十分理想的表现。关于二者的关系,乔姆斯基认为,二者具有关联性,因为语言运用源于语言能力,但并不能将二者相等同。其原因在于,依附于具体语言环境的语言运用具有独特性、现实性和多样性,而语言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体系,具有一般性、抽象性和统一性,相关语法规则无法得到证实且不大可信。所以二者完全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现象

7、,不能直接从一种现象推断出另一种现象。乔姆斯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类天赋的语言能力,这也是乔姆斯基普通语言学的首要任务,而描述这种语言能力的语法就是所谓的生成语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成语法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描述具体的日常语言行为,而是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达到对人类认识系统、思维规律和本质属性的科学把握。(二)发生认识论学派在发生认识论学派的首创者让?皮亚杰(JeanPiaget)看来,传统认识论主要表现为经验论和先验论这两大认识论流派,前者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心灵这

8、块“白板”上对现实的描摹,所有的认识信息皆来自于客体,整个认识过程无非是“刺激一反应”这一简单被动的过程,后者主张认识主体先天地具有一些内在的认识结构,并把这些结构强加于客体,通过先天认识结构对现实的吸收形成认识结果。皮亚杰认为二者本身都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根本缺陷,都不能圆满地回答认识论问题。其中他对以乔姆斯基为主要代表的先验主义认识论的批评集中于它的天赋论,并批判他的观点为“非常笨拙的天赋观念”[3]。与乔姆斯基的先验主义认识论观点不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既不来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