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

ID:53760660

大小:363.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4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_第1页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_第2页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_第3页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社会科学2014/5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的正向批判口孙莹摘要:哈贝马斯与马克思都有各自的交往理论,只是认知定位不同,后者是生产关系,而前者是交往关系。而形成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形成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则体现出的是一种正向的批判关系,即承认其内在的现代性机理的前提下,将交往从劳动领域移至生活领域,将交往内涵的中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移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因此是一种逻辑的延伸和批判性拓展。本文重点探讨这一正向批判关系。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论马克

2、思生产关系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14)05—028—04向批判。前言“马克思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始终强调了处于基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2O世纪德国乃至西方学术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强调了物质生产实践与社会交往的界关于哲学、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体系,是植根晚期资本主内在统一性,具体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交往形式,而交义社会所频发的现代性危机的时代性命题,通过一系列理往形式又构成物质生产的前提,即强调了实践是人认识世论专著,以动态的方式与时俱进的丰富交往概念的

3、内涵,最界、改造世界的过程。”⋯而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动理论体终确立了交往行为是人类社会合理行为的表述。而同样对系之中以其特有的立场对以语言沟通为中介形式的沟通行交往行为有着深刻而全面陈述的马克思,则将交往定位于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赋予其基础性的地位,从而高扬了物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认为是劳动生产领域人类特有的实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继而提出了社会交往有着独立于践活动。可以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直接引导出人“在其现物质生产的发展逻辑,就是因为构成交往的基础是言语行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本质论阐述。

4、而哈贝马为,即强调了实践是人与人通过沟通不断达到理解、取得共斯的交往理论对于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的批判显然并非是对识的过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正向批判的支点,即对人的批人的社会关系本质论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顺延,强调了人判。针对马克思所强调的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其本质是由其在劳动生产关系中确立自己的本质之后,将人的语言、文化、劳动生产实践规定的,而哈贝马斯所强调的作为沟通主体生活交往吸纳到本质规定性之中,而宣告交往中的劳动关的人,是处在语言沟通中的人。而在现代社会下,哈贝马斯系成分的“整体淡化”与“局部退场

5、”。认为人的本质的规定已经从劳动生产领域转向了生活领域。“物质生产实践在哈贝马斯的理论视野中则历来是以一、对人的正向批判——从劳动生产的强制性为外延的工具性的、功利的行为方式,是人改造对象人到语言沟通的人世界的过程,因此其归宿是客观世界。”这种前提性陈述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在各自的交往理论说到底都是一种决定了哈贝马斯在这一问题上对马克思的批判必然是过度实践的理论,这一点上二者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在在物质生产实践这一方式上集中发挥作用,转而忽视甚至实践的主体和实施方式上,哈贝马斯开启了对马克思的正无

6、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规范性结构,尽管哈贝马斯在作者简介:孙莹,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珠海市委党校讲师,广东珠海,519000。28哲学·政治强调劳动和交往是两个互相独立、不能影响的事物基础上的劳动和积累起来的劳动这一根本性前提条件,这一表述承认了二者同为人类基本生存方式,这一点体现出哈贝马也同时揭示出了各种交往活动基于物质生产活动基础的历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的落脚点在把交往限定在严格史条件性限制,同时也提出了物质交往的基础性和第一性的劳动和生产关系领域上,因此对于以相互作用为标

7、准的在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赋予交往行为在人类交往领域中可能出现的理性精神的介入则表现出了不诸多方面所要面对的条件限制。在马克思的生产力中心的关注态度。因而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框架中,劳动因实践哲学维度来看,共产主义即是所谓的“普遍交往”和理为内在包含着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之间对抗性的关系规定想“共同体”,该目标的实现并不是理论推演的逻辑结果,而而关系内涵更为复杂多变,也因此无力构筑交往行为框架。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而真正的而语言系统显然是这种基础性资质的承担者

8、,而且它还是世界历史性的普遍个人得以代替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也是用于规定社会中的人,以一种先验的、抽象的、本体论的约束基于这一生产力动力基础,也由此,不断解放、呈现出发展普力量的形态介入到这一存在于以语言符号作为中介的交往遍趋势的生产力能够也必然促进世界各民族交往的普遍性结构中的社会性群体。因此,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看来,局面,从而结束长期以来各自封闭、孤立的隔阂状态。马克语言系统恰恰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先验的、先天的优势才能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