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

ID:22816547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1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_第1页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_第2页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_第3页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_第4页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学优网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默秋一1909年,陈寅恪复旦公学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来文等22种语言。陈寅恪一心向西学,但没想到的是,他从西方带回来的竟是东方学。陈寅恪发现,在世界学术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很高,跟当时中国地位低

2、下的现实完全相反,跟国内批判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也完全不一样。他后来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应“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在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下,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二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即将不保。陈寅恪携妻将雏,踏上了流亡之路。在离开北平之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是当书到长沙,竟悉数被焚毁在战争的大火中。陈寅恪做学问的方式是在书上随读随记,也就是古人说的“眉批”,

3、眉批上写满了他的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书烧毁了,而他随身带着的常用的、备用的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部分竟也被盗走了。“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就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是两本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著作。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在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作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

4、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就是这样一位“最优秀的中国学者”,“一个天生的导师”,此时却身处战火之中,他的工作条件惊人地恶劣,但他在大灾难面前,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三抗战胜利了,双目失明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新回到清华园。一个瞎子大学生授课,在世界上实在是绝无仅有。清华为陈寅恪配了三个助手来协助他的教学和研究。这三个助手都是他当年的学生。其中汪篯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他们可以无话不谈。1953年,在清华时的学生蒋天枢,给自己的老师寄来

5、了长篇弹词《再生缘》,陈寅恪听了,大受震动。在病中,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他开始了对明清历史和文化的探索。正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在北京的许多好友都希望陈寅恪接任这个职务,然而他却拒绝了。这一年,他最喜欢的汪篯,带着同样的使命,到广州来看望他。他们开始谈得很好。但不久就谈崩了。陈寅恪感受到这个昔日门生,已经摒弃了自己恪守的治学为人之道,他怒斥道:“你不是我的学生!”陈寅恪认为: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在这个意义上,他说:“

6、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选自《国学》2010年第7期,有删改)文章来自:学优网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默秋一1909年,陈寅恪复旦公学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来文等22种语

7、言。陈寅恪一心向西学,但没想到的是,他从西方带回来的竟是东方学。陈寅恪发现,在世界学术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很高,跟当时中国地位低下的现实完全相反,跟国内批判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也完全不一样。他后来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应“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在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下,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二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即将不保。陈寅恪携妻将雏,踏上了流亡之路。在离开北平之前,陈寅恪把他

8、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是当书到长沙,竟悉数被焚毁在战争的大火中。陈寅恪做学问的方式是在书上随读随记,也就是古人说的“眉批”,眉批上写满了他的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书烧毁了,而他随身带着的常用的、备用的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部分竟也被盗走了。“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就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