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ID:22818618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31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_第1页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_第2页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_第3页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_第4页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一、《参同契》与《周易》之关系《周易参同契》,魏伯阳着。魏伯阳,会稽上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桓帝至献帝时代,以炼丹修真著称。后蜀彭晓在《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序》中说:"按《神仙传》: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琚,惟公不仕,修真潜然,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恬淡守素,唯道是从,每视轩冕如糠秕焉。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参同契》者,乃参?quot;大易"、"黄老"、"炉火"而成,因三者同出一

2、门,妙契大道故名。朱熹说:"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义合也。"由此观之,《周易参同契》无疑是一部颇具创发性的著述,其创造性即表现于运用汉代象数易学以推阐还丹之理,将易道与丹道结合,使丹术得以升华。关于《参同契》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基本形成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参同契》运用《周易》的符号系统和概念系统,表面看来如似解释《周易》,其实是假借爻象,以论炼丹之事。而儒者不明个中道理,将之作为一般的《易》学著作看待,殊失其奥旨。此派以葛洪为代表。葛洪在《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

3、契》、《五相类》,凡二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奥旨矣。葛洪站在丹家的立场,强调《参同契》只是假借爻象,并非为明《易》而作,其与易学并没有更深层的理论上的联系。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参同契》所推阐的丹道的奥秘,而抹煞或忽视了其与《易》理相通的一面。另一认为,《参同契》虽非明《易》之作,其主旨亦不在于阐释《易》理之精蕴,但它所推阐的还丹原理却是依傍《周易》的象数理论以建构其丹经体系的。此派可以朱熹为代表。朱熹说:《参同契》本不为明《易》,

4、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火候异时。…………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周易参同契考异》)朱熹对《参同契》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他不仅洞见《参同契》的立言本旨不在于解释《周易》,同时又充分肯定《参同契》对《易》理的运用是合理的,"与《周易》理通而义合",自成一家之言。然朱熹仍不以真名显世,而在《考异》之跋末署?quot;空

5、洞道士邹欣。"朱熹此举,虽与其当时所处境遇有关,但也反映了他不愿以真名混迹于道教的心态。恰恰是这种"正统儒学"的思想,阻碍了人们对《参同契》中丹道易学的正常研究。尽管如此,朱熹的《考异》还是有重大贡献的,其一是朱氏重开儒者三、《参同契》建构的人天模型《参同契》将宇宙视为一大丹炉,将丹炉视为一小宇宙,人体亦视为一小宇宙。就宇宙言,干天在上,坤地在下,配合相包,犹如鼎炉,阴阳二气,流行其间,一切幽陷潜在的变化,万物之终始,皆在其中。人体与丹炉如之。以人体言之,人生天地间,首为干,腹为坤,呼日吸月,与天地同

6、一阴阳。离为心火,坎为肾水,坎离匡郭,水火既济。一身之生理变化,阴阳升降,皆在人体中。以鼎炉言之,投入之药物有铅汞之别,古人认为铅以太阴月华而生,汞以太阳日精而生,均为日月的灵气,天地之至宝。铅汞等药物在鼎炉中烧炼,周天运行,交相制服,一如日月相合,龙虎相交,皆不离天地阴阳之理。总之,《参同契》是将其宇宙论运用于炼丹术,把宇宙阴阳二气发展变化的法则,视为内在的人体精气(坎离)运行变化的法则,或视为鼎炉中铅汞合成金丹的过程。表现出魏伯阳"天人一如"的人天观。(一)三五为一天地至精"一阴一阳之谓道"(《系

7、辞》)。乾坤一阴阳也,日月一阴阳也。天地之间,飞行蠕动,草木瓦石,莫非一阴一阳。人体法象乾坤,故亦为一阴一阳。《参同契》云:物无阴阳,违天背原,牝鸡自卯,其雏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中篇)人体自为一乾坤、一丹炉,分而为二,则为木火与金水,木为火母,金为水母。按五行生数,天一生水,位居北方;地二生火,位居南方;天三生水,位居东方;地四生金,位居西方。天五生土,位居中央。中央之土,具有制约四方的作用,所?quot;土旺四季,罗络始终。"因土无定位,遍布宇内,在坎为戊土,在离为已土,

8、在中宫为戊已土,在四季为辰戍丑未土,故称四象五行全籍于土。所谓四象即金水合处水中有金,木火为侣火中有木。土为金之母,为水之祖,木赖土生,而木生火。质言之,水、火、木、金皆返本还源而会于戊已土中。因此,无中央真土的调和,就会出现阴阳间隔,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所?quot;三五不交",亦即三五(水、火、土)不合会。故《参同契》云:三五为一,天地至精。(中篇)子午数合三,戊已数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上篇)所谓三者,水数一,火数二,水火之数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