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导论习题

教育学导论习题

ID:22832231

大小:263.2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1

教育学导论习题_第1页
教育学导论习题_第2页
教育学导论习题_第3页
教育学导论习题_第4页
教育学导论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导论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冇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C)。A.教育事实B.教育价值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2、教育学就是研究(C),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3、狭义的教育是指(B)。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教育研宂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此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

2、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备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能作为教育研究的价值。三、简答题1、教育学的基本IA)涵是什么?教育学是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2、简述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如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工资的增长或拖欠、毕业生的去向、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识活动学习活动关系的现

3、象。如学生的思想方法问题,学习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等。有些教育现象既是教育社会现象又是教育认识现象。如制定教学计划。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的课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现象、问题,揭示教育背后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以作为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依据和指南。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后者如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改革等之间的内在联系3、简述教

4、育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包含许多分支学科。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基本的、一般的问题,诸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它是从总体上去分析教育问题,而其他学科是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的。4、简述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偏重于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思考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的概括。教育实践经

5、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四、材料分析题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似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2、在前苏联教育家苏崔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淸洁讲卫生。老师的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这以后,每当上

6、这位女老师的课吋,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数学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老师

7、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吋,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冰能。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第二章教育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活动屮最直接的教育者是(A)。A.学校教师B.学生C.教材D.教材编写者2、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B)。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茨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一观点支持了(B)。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孟禄认为“全部

8、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C)。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都否定了(C)。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6、教育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