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

ID:22832421

大小:3.5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_第1页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_第2页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_第3页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_第4页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门陈氏千年史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南义门陈氏千年史话——一部清代《陈氏族谱》演绎的传奇故事陈明卿2012年5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族弟文谦手中得到清光绪辛卯年(1891)镌印的《陈氏族谱》,封面上赫然署有“义门堂藏板”;过了几天,我又从堂弟文华处得到民国辛酉年(1921)镌印的《陈氏族谱》,封面上同样署有“义门堂藏板”,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一支陈氏是出自义门堂的。谱中明确记载约540年前由福建莆田渡琼立籍卜居加乐镇安常坡村的陈文公是我们这一支陈氏的渡琼始祖。这是最新发现的一位陈氏渡琼始祖。于是我查找了许多有关义门陈氏的资料,综合考证近千年历史,才晓得“义门陈氏”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在海

2、南,陈姓为第一大姓,陈氏子孙后代遍布在全省18个市县的4000余个村庄,人口有110多万人,占海南总人口的12.0%左右。而迄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陈氏人口达8000万人,其中义门陈氏后裔占70%,故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依此比例算,义门陈氏后裔在海南约有77万人。海南陈姓的渡琼始祖均来自大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先后共有184人(含新发现的1人),单来自福建莆田玉湖陈氏渡琼始祖先后近50人,有“九官十八客”之说(有九人被派遣到海南当官后迁居海南,其他十八位相对于土著人来说是客人)。玉湖一族是义门陈氏福建莆田的望族。然而,由于老谱失传,1998年出版的《

3、海南陈氏谱》除了在《综述:介绍关于海南陈氏源流》一篇中,有一小部分介绍《从陈朝到江州义门》外,海南陈氏与义门陈氏却没有挂上钩,并没有将义门陈氏归为一族,特别是也没有注明哪一个渡琼始祖源出义门,甚至连义门陈氏后裔也不知道自己出自义门陈氏。北统村陈氏族谱封面萃族同炊至公义聚何谓“义门陈氏”?原来“义门陈氏”是陈胡公第68世孙、陈寔公第23世孙、陈后主叔宝之弟陈叔明第5世孙陈旺在江西九江,创立江州义门,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这一支陈姓因受唐僖宗皇帝旌表为“义门陈氏”而得名。义门陈氏从公元1062年奉旨分庄至今已有950年,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故

4、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南朝陈亡后,后主陈叔宝及其弟叔明等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居住。大业二年,隋炀帝以陈后主第六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陈姓在关中地带开始生根发芽,这一支陈姓在唐王朝时期,不断有人进入上层社会。后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孙陈兼,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初官江州府,官至右补阙。陈兼之弟陈旺(宜都王叔明五世孙),字天相,生于浙江金华,随兄陈兼至江州。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四月,因陈兼迁升别任,陈旺迁居江西江州郡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创立江州义门,成为

5、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这一支陈姓称为江州义门陈氏。旺生机,机生感,感生蓝,蓝生青,一连四代单传,世为耕农。至陈青始生六子,曰伉、侍、仲、俛、伟、伸,继而六生十九,十九生三十二,自是家益昌,族益盛!兼之子京,仕于德宗朝。京无子,以侄陈褒为嗣。褒任盐官(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县令,生有一子陈灌。陈灌之子陈环任临海(今属浙江)县令时,举家迁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约在唐会昌年间(841-846),长房陈兼的六世孙陈伯宣为避乱由闽到庐山隐居,初居庐山圣治峰,再迁庐山太平宫,后迁庐山脚下德化县甘泉乡甘水垅(今九江县狮子乡牌楼村,因明朝于此建“义门遗址”牌坊,

6、故称牌楼村)。乾符二年黄巢起义,乾符四年(877年)六月因柳彦璋袭陷江州,大肆剽掠,为避兵乱,陈伯宣再次举家迁往德安,同陈旺的后人合族同处。时陈伉为自然家长,几年后,伯宣子陈崇接任陈伉为义门第三任家长,故有“青,显祖也;伉,二世长;崇,三世长”之说。在旧址处新建的义门陈祠堂此时义门人从陈旺建庄算起,到家庭最小辈成员,已有八代未分家,加之陈伯宣一支并入,人口百余。经官府申报,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笔亲题“义门陈氏”。从此,陈氏即把原常乐里永清村改为“义门”。自陈崇始,义门历任家长都是经民主推选的。由于陈伯宣有文史才,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

7、并“辞著作郎不受”,饶有名气。而陈崇又是乾符元年(874年)“甲午举人”,他父子俩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大顺初(890年)义门人口近200,伯宣逝世,享年66岁。是年陈崇遵照父亲的贻训,立家法33条、家范12则、家规16条,以图家族长治久安。家法的基本精神是“推功任能,惩恶劝善”。其意思是内部管理用人的标准是“唯贤唯能”,对于极少数不守规矩的人,运用家法的手段去惩治、教育,以期改正。这部家法的民主气味很浓,以“财产共有,平均分配,共同生活”的民生为前提,以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幼的人伦为基础,以期达到“人无间言而守义法”,齐心协力共建家族繁荣的目的。南唐保大

8、后十年间(947-957),义门老幼700余口,十世同居,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