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

ID:22832938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_第1页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_第2页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_第3页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_第4页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摘要】政府对待自筹税收与转移支付所愿意付出的财政努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但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充分考虑地方财政自给的问题,这不利于激励地方财政自给的积极性,随着地方税收分享比例的下降以及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将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地方财政自给水平呈下降趋势,财政自给率对其产生正向激励,财政依赖问题则会产生反向作用。【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自给转移支付财政自给率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并不符合财政联邦主义的基本假设,地方政府不但没有获得完全自主的财政权

2、力,财政分配结果不对称,且行政权力也不独立。在所谓的中国式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更像“父子关系”,中央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维持着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财政的稳定。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预算硬约束无法实现。近年来国内学者乔宝云等(2006)、李婉(2007)等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财政分权或转移支付弱化了地方财政努力,但目前,国内对于省级以下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自给关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并且财政分权问题应更关注于基层政府的行为模式,而各省财政体制并不统一,转移支付办法各有特点。因此,本文选择以广西14

3、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对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增长趋势以及各种财政努力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修正的标准差估计法(PCSE)分析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财政自给的影响。一、广西财政规模增长超经济增速的证据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是衡量地方财政自给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收支规模膨胀超GDP增速已成为常态,那么这是否说明各级政府财政自给的积极性都很高呢?分税制改革前,广西政府的财政总体支出规模和收入规模从1978年的20.78亿元和14.9亿元分别增长到1994年的124.93亿元和62.2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44%和1.46%,同期GD

4、P实际增长率则达到21.32%。在这一时期,受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央“放权让利”思想的影响,中央向地方下放财政权力、政府向市场让渡经济权力,于是在1978~1994年大多数年份里,经济增长率是超过政府总体支出和收入增长率的。但在分税制改革之后,政府财政总体支出和收入规模从1995年的140.59亿元(名义额)和79.44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007.59亿元和771.9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3%(按1978年可比价格计算)和14.6%,同期GDP年均增幅只有11.07%,且在大多数年份经济增长率是低于财政总体支出和收入增长率的,同时财政收入的增速明显

5、小于财政支出增速(详细比较见下图)。可见,分税制改革前后广西财政收支存在较大差异,即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规模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财政自给的激励机制变化来传递的:一是分“蛋糕”制度的激励。我国历次财政分权体制改革都主要围绕着税权的划分展开,通过改变地方分享经济增长“蛋糕”的比例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如果将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视为商品,税收分享比例下降,则地方财政自给边际回报降低,即税收价格上升,从而使地方获得的税收收益减少;二是替代效应,税收价格上升,地方政府可能会寻求或争取相对价格较低的其他收入,如土地财政、融资收入等。二是转移

6、支付的激励。转移支付是影响地方财政能力的外生因素,有条件转移支付更多体现为上级政府的意志,无条件转移支付则不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均衡地方财政能力,地方拥有较大的处置权,本文讨论的是无条件转移支付。地方能够衡量取得各种收入的成本,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无条件、低成本地获得转移支付,则他们往往会把上级安排的补助当作地方财政收入的替代,同时降低对本地税收资源的征收力度,导致财政自给下降,这反而加重了地方财政对上级补助的依赖,使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削弱。二、广西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自给考虑到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并不仅仅局限于预算内税收收入,而且包括预算内转移支付收

7、入和预算外收入,如近年来地方融资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收入(但限于数据问题,地方融资收入不在本文考察范围之内)。因此本文将地方财政自给的积极性界定为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体制框架内为追求财政权力的最大化,在其辖区范围内做大税基、提高征收效率、争取预算内、外收入,以及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努力行为。参考Lots和Morss(1967)、Bahl(1971)等学者所采用的衡量财政自给程度的方法,运用地方实际财政收入(REV)与预期财政收入(REV?鄢)的比值来衡量广西2003~2010年各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程度LOCALEF,即:LOCALEF=(1)由

8、于广西在2003年起实行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办法,考虑到数据的可延续性和可得性,本文选择的样本起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