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

ID:22834349

大小:2.5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2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_第1页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_第2页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_第3页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_第4页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形图的判读专题复习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阅读课本16页并完成练习册第3页地形图的判读1、2并总结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等高线特点海拔: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例1、我国陆地最低处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它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A、8689米B、8999米C、869

2、0米D、9000米B一.等高线地形图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AB等高线: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拨的差距。①①②②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小慧和小明分别从山的两面斜坡向山顶攀爬,你认为谁走的路较为轻松,为什么?做一做小慧走的路较为轻松,因为走的是缓坡,该坡面的等高线较为疏。山脊山谷1.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判读陡崖鞍部山谷山脊山顶▲闭合曲线中心(点)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向山脚(低处)突出(线)等高线向山顶(高处)突出(线)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3、课本16页图1.29山脊山谷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凸低为脊凸高为谷(分水岭)(集水线)等高线中山谷和山脊的区别。①图中虚线a为山谷线,也为集水线;图中虚线b为山脊线,也为分水线。山谷处常形成河流,山脊处常形成分水岭。②山谷两边高,中间低;山脊两边低,中间高。例题、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ACDBD800400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图中A点海拔是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米.

4、2.从地形部位看,甲是_____;乙是_____;丙是_____;丁是_____.3.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为什么?丙地。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1000800400BAMN甲乙丙丁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400【总结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2)一般情况等高距全图一致(也有例外):等高距即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疏,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4)等高线一般不相

5、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3.相对高度的计算一般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计算相对高度。如下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A点海拔-B点海拔=670米-100米=570米。甲练习册第5页12.(2012·福州学业考)福州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一)、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_处。①河段的小河流向大

6、致为_______。BA自西向东流(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____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__千米。(3)结合图(二),判断图(一)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筑梯田的是_______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6581C水稻(2011·烟台学业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字母表示鞍部的是()A.AB.BC.CD.D10.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应该为()A.1300米以上B.

7、1200米C.1100米D.1000米CA700800900【训练3】(2012·泰安学业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两条支流,水流比较平缓的是_______。(2)A村庄所在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温度差约为______℃。(3)在图中河流上拟建一水电站大坝,请用“=”符号标出最佳坝址。修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②2.4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乙8.(2011·无锡学业考)关于下图中①、②

8、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