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

ID:2288241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_第1页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_第2页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_第3页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_第4页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哲学生活高考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高考考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1.哲学的起源: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由世界观发展而来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状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七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等局限性八辨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九1.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2.客观唯心的特点:把客观世界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十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3、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十一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1.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升华,任何哲学是自己时代经、政在精神上的反应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原因A正确的反映了时代的人物和要求B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C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十二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批判功能: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引导和塑造功能:预见未来,指明方向,动员掌握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十三马哲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基础: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十四马哲的基本特征1

4、.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十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巨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二世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四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五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六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的方法论规律

5、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七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八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九意识的本质(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十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一意识活动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十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十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

6、件十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及要求1.含义: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2.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十五实践1.含义: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意识)C社会历史性3.形式:A生产实践(最基本)B变革社会的实践C科学实验十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十七真理的客观性1.含义

7、: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2.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十八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1.任何真理都有相对的特定过程,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2.要正确对待错误十九真理与谬误:人的认识有真理有谬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十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1.原因A从认识主体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立场,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生理素质等条件制约B从认识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和规律的发现有一个过程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