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

ID:2288451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_第1页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_第2页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_第3页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_第4页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占地面积日益增大,特别是耕地面积的占用将继续扩大,导致人地矛盾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机制,对于保护耕地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耕地保护土地管理的几种新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机制一、建立以城镇规划管理为主的土地分级管理机制(1)转移土地日常管理中的工作重点  转移土地日常管理中的工作重点,就是将土地日常管理中的土地调查规划、土地用途管理以及用地建设审批等工作重点向城镇规划区转移,建立以城镇管理为中心,分级划定规划管理区域的土地管理机制,促进各级规

2、划区土地的全面管理。一旦各级规划区内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管理,耕地保护自然便得以实现。如云南省,平地面积为6%,且几乎都处在城镇周围,其余94%全为山地,而所有的建设耕地都必须在这6%的平地内,政府有力地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后,发现山地的耕地面积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将各个区域所划分的土地管理好了,整体的土地保护便会得到很大的提升。(2)建立分级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城镇规划管理区面积小,有利于大比例尺的土地管理信息图件数据库的建立。从原则上分析,县级规划管理区的图纸比例尺是1:5000,每年需对图件资料进行一次更新,两年内需购买一次0.6m以上的分辨率卫星影像资料;乡镇规划

3、管理区的图纸比例是1:10000,两年对图件资料进行一次更新,三年内需购买一次2.5m的分辨率卫星影像资料。为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直观性,规划管理区的土地管理资料需以卫星影像为底图,规划管理区以外的地区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一次小比例分辨率的土地普查,并在数字化土地信息管理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级地管理信息系统,为耕地保护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3)建立城镇分级规划管理模式  即在城镇设立由上到下不同级别的规划管理区,如分别设立省级管理或监管部门所管辖的地市级城市规划管理区,市级管理或监管内的县城规划管理区,县级管理或监管所辖乡镇规划管理区,同时与国土资源管理所共同对规划区以外的农村土地进行

4、管理,若在规划区以外遇到大中型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土地征用的组织上报工作应予以重视。二、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1)落实责任体系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将现有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好的土地保护指标一一落到实处,建立区、乡、村、组、农等不同级别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签订相应的责任书,明确责任要求,落实各自责任。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将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加以落实的同时,还需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对耕地承包的直接保护责任加以落实,并及时督促农户合理利用耕地,以免使耕地闲置或破坏。(2)明确责任主体  根据有关耕地保护或土地管理规定,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区农业管委会作为耕地保护最

5、主要的行政责任主体,其领导人作为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耕地保护面积、年度计划执行情况。(3)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之间的协调合作,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加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意识,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管理,并共同将各项耕地保护措施加以落实。各区域的国土管理局应切实贯彻耕地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认真履行其管理职责。林业部门应对生态环境建设与耕地保护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地推行退耕还林、城乡绿化和“森林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合理规划用地,优化施工设计,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环保部门应将基本农田作为重点生态资源保护对象,加强耕

6、地的修复及水体污染防治。农业部门应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有效地控制耕地质量,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与粮食的供给。财政部门应加强耕地用地的资金保护,合理投入资金,避免资金浪费。各司法、监管部门应对耕地的破坏行为以违法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三、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专项基金机制(1)合理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稳定性  首先应对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节约耕地面积。其次,按照土地规划修编规程的要求及土地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科学地确定耕地用地规模。再次,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规程,做好土地整理与基本农田专项规划的编制,有序地开展土地整理“沃土工程”,保证耕地的合理

7、利用或补给,从而提高耕地质量。最后,以指令性指标的要求将耕承载能力地和基本农田指标逐一分解到达各区(市)县,并落实到农户、地块。(2)签订耕地保护合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在建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后,各地人民政府应与耕地保护责任人签订《耕地保护合同》,合同中应对耕地保护地块、面积、期限、补贴资金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结合多种手段,如经济、法律、行政等,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各地政府应针对耕地现有的综合生产能力与质量等具体情况,在完成耕地保护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