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

ID:22913970

大小:151.96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01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_第1页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_第2页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_第3页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_第4页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油藏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必要对储量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使油藏储量计算准确、方便、快捷。  水驱油藏在开发过程中,为指导下一步的工作,需要对油藏的储量和采收率进行预测。油藏储量的计算及油藏工程研究是油藏开发设计的重要基础内容,它能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规模、投资规模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油藏储量的规模及其质量,是决定采用何种开采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研究摘要  油藏储量是油田勘探、开发、确定投资

2、与建设规模、评估油田资产的物质基础。因此,需要准确地加以预测和确定。目前常规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主要有物质平衡法、水驱曲线法、产量递减法与统计经验法等。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差别较大,对不同类型的油藏,计算精度也相差较大,造成了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储量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通过对比计算和对比分析,对以上几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为不同类型、不同开发时期的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计算提供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文以X油藏为例,采用物质平衡法、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分析法、水驱曲线法等,对该油藏的动态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进行评价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方法

3、的预测结果差别很大;其中,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甲型水驱曲线法,其直线相关系数最高,不失作为一个有效的预测方法,而国外普遍采用的新型水驱曲线法,相关系数最低,预测的可采储量值、采收率均偏高。  关键词:水驱油藏;储量;动态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目录摘要I1绪论11.1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1.1选题意义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2主要研究内容31.3采用的研究思路41.3.1技术路线41.3.2主要技术方法52储量计算方法理论分析72.1物质平衡法72.1.1油藏物质平衡方程72.1.2油藏容积72.1.3物质平衡方程92.2水驱特征曲线法112.2.1甲型水驱曲线

4、法112.2.2乙型水驱曲线法142.2.3丙型水驱曲线法152.2.4丁型水驱曲线法162.3产量递减法172.3.1Arps的产量--时间方程172.3.2Gp-t双对数关系192.4经验公式法222.4.1我国水驱砂岩油藏的相关经验公式232.4.2Guthrie和Greenberger法233油藏实例计算253.1油藏开发状况简介253.2物质平衡法253.3水驱特征曲线法263.3.1甲型水驱曲线法273.3.2乙型水驱曲线法283.3.3丙型水驱曲线法283.3.4丁型水驱曲线法293.4产量递减法303.5经验公式法323.6计算结果对比分析324结论和建议344.

5、1结论344.2建议34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水驱油藏储量及采收率的方法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油藏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4]。1956~1967年美国石油学会(API)的采收率委员会对北美和中东地区的72个水驱砂岩油田的采收率进行广泛研究,1967年美国石油学会提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5][6]。1958年atthews根据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建立了水油比与累积产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后来这两种水驱特征曲线作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基本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前苏联在20世纪4

6、0~50年代也开始考虑注水开发的合理性,以后对注水开发指标作了深入研究,并与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适应本国油田注水开发的指标变化范围。与此同时,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理论,得出了不少经验性结论。1959年,前苏联建立了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并已在前苏联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所根据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约50个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7]。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着手对注水开发油田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指导性结论,提出了许多经验公式来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

7、采储量。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陈元千、万吉业、童宪章及俞启泰等又提出利用多种驱替特征曲线来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其中应用最广泛和精度最高的是甲型及丙型水驱曲线[8][9]。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发现使用驱替特征曲线来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仅考虑了采出(油、水)之间的关系,这样全面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就将受到一定限制。同时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以后,随着注水量的不断增加,注水成本也将不断增加,注水指标作为衡量开发效果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为此张锐等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