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ID:22920920

大小:42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1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_第1页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_第2页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_第3页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_第4页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延续到今天的文化形态。究其根本,这应归功于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珍视传统、自觉承传的文化理念。虽然历经近代百年的屈辱与苦难,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大发展,新时期的中国人开始找到了民族自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产生了寻找民族文化之根、抚平文化心灵创伤、铸造民族文化之魂的迫切愿望,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发达的民族文化就没有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在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中,把文化作为社会构成的三大系统之一。他说:“文

3、化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前进不可缺少的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一道,作为“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同时,又把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有着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积累,糟粕与精华并存,如何清理、开发、创新是这个时代的

4、重大命题,也是中国人必须承担的具有人类意义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的坚守与创新。不坚守,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我们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伟大的文化宝藏;不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最终丧失活力。二者就像一架马车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传统文化的整体复兴与发展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实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系统工程。以国家之力培养、组织一流学者全面深入地研究、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一方面,搞清楚传统文化的原本面貌与系统结构;另一方面,更要站在当今时代的至高点,结合现实,给与全新的、深入的阐释。虽然这不能

5、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分清主次、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其次,在已经出现了传统文化断层的严峻形势下,抓紧时间,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适应时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破坏,中华文脉险些尽为所断。加之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视,造成人民大众特别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一代知之甚少。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火爆与易中天、于丹等人的窜红正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与迫切需求。

6、再次,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在当代语境下,大力创新,全面积极

7、践行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精神,大力弘扬承载传统精粹的民族文艺样式,使传统文化活化在有血有肉的现实之中。1992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指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新的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实力。”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抢占世界文化阵地的利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文化的根在历史和传统之中,但必须要把这个“历史与传统”放置在现实与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加以丰富、塑造和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华,我们的文化魅力才能得以长久。批判地继承“仁者爱人”、

8、“兼爱”、“非攻”、“忠”、“孝”、“信”、“礼”等传统道德,批判地吸收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文化理念,经过现代合理化的阐释,充实、改造、创新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京剧、书画、民乐、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艺术样式在文化创造与消费、交流领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真正全面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在坚守本体特质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民族先进艺术的优长,从现实生活出发,经过创造型地发展,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时代精神、情感与品格。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这方面成功典范,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大黄宾虹、李可染等人穷一生之力致力于此,成功地将传

9、统山水画推进到现代山水画的全新境界。今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他那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对现代人如何坚守、创新传统文化艺术的精辟表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最好的继承是发展,最好的坚守是创新,我们有效地将二者辩证地紧密结合在一切,便将铺就一条通向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通天大道。坚守中国经典传统文化·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走在社团展示区,一群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的同学引起大家的注意。

10、  诚如大家所知,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每种服装都传递着一种民族特征。汉服又称为华夏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

11、不同于唐装。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以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袍服为代表的汉服风格清淡平易。袍服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