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

ID:22930377

大小:688.5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8-11-02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_第1页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_第2页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_第3页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_第4页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凯程国内教育教学史笔记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第一节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一、教育的起源(1★选择)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有:1.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没有阶级性,除了年龄、性别和初步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差别外,没有阶级的界限。2.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因此其基本内容为:传授生产劳动技能、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等。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

3、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二、古代学校的萌芽(一)时间与历史条件:(2★选择)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1.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社会需要3.文字的产生

4、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二)原始学校的形态(1★选择)1.舜、虞时

5、期:萌芽---序我国学校教育最初的形态,标志着我国教育的萌生。2.夏朝:--雏形--序、校3.商朝--发展时期,较为完备---库、序、学、宗、xi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2★简答)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礼不下庶人,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是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小学高在王宫内“国学”。大学设在都城过郊。教育

6、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幼儿最初的教师。当时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女子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第三节“六艺”教育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锑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7、。“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是计数。

8、“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汉代后,也将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六经称为“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第一节私人讲学的兴起(2★简答)一、私学兴起的原因.封建私有制促进了奴隶制解体,“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经济+政治).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

9、器带到了民间。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二、私学兴起的意义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制度)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学术上)

10、第二节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一、养士之风盛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大量奴隶的人身得到解放,

11、扩大了士阶层的来源。诸侯国之间争雄加剧,士阶层成为各方争相利用的重要力量,因之养士之风大盛。想成为士就要拜师求学,这就促进了私学的在发展。二、百家争鸣私学在教学时各自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伦理观念等,形成不同的思想体系,发展成为不同的学派,各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我们常称之为“诸子百家”。各家各派之间因立场和解决社会问题上方法的不同,相互斗争,相互批评,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百家争鸣”中教育始终是中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学派往往就是不同的教育团体;各家各派又因对教育在社会改造和人性改造等方面作用的不同认识而相互辩

12、论。因此,“百家争鸣”必然推动教育实践的活跃、教育思想的繁荣、教育理论的发展。三、私学发展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重视教育活动,都不同程度的开展教育活动。在各家之中,儒、墨、道、法影响最大。四家之中,儒、墨更被称为“显学”,这不仅因为这两家的学说影响大,也因为这两家教育活动的规模大。道家和法家虽然在理论上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