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

ID:22941082

大小:70.3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02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_第1页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_第2页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_第3页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_第4页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艺术走向纯粹抽象朱雨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抽象艺术在中国就面临着双重的尴尬和打压,一方面是那些“前卫”艺术家认为抽象派早已是过时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主流绘画圈又认为它属于异端。故而,在中国大地上抽象艺术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下。中国的抽象艺术在被主流艺术界压抑的时候,也未被美术评论家关注,更少有系统的及来自自身的理论产生和深层面的学术探索。中国当代艺术进入2010年代,是否开始呈现出自己新的面貌?在1990年以来的玩世现实主义和艳俗艺术以及政治波普的效仿已经过去之后,这一早于前者的潜在水下的抽象艺术,终于要整装出台了,要放弃潜泳姿势改换成蝶泳。既然中国本土的抽象艺

2、术,是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抽象艺术,它当然与中国艺术家自身的气质与修养,与中国自身的哲学体系和精神相关,来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样式。并通过与西方抽象艺术的交流对话,来不断完善自己。我们先从学术层面回顾和论述抽象艺术,并展望中国的纯粹抽象艺术的走向。<一>纯粹的抽象取代移情在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就已朝着抽象的视觉艺术发展,这表明这个趋向与前进的科学技术是相符的。创建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佛罗依德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先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各种电器的使用、汽车和摩天大楼快速的出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这些巨大的

3、社会变革,美国的艺术家率先试验了不同于传统的技术和材料的绘画语素及形式。给美国带进现代主义的关键活动是1913年现代艺术的国际展览会,较今天的“军械库展”更著名。展览第一次展露给美国观众的抽象派艺术受到许多人嘲笑,然而后来他们逐渐地接受了抽象并欣赏抽象艺术风格,并且这一新的艺术样式逐渐被并入到了美国视觉艺术词汇里,并成为时尚和主流。特别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对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从纽约开始的,这是个关键。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虽在他们的技术实践上有所不同,但分享了对绘画变革作为内部创造性的能量。波洛克成为了最有影响的,其最著名的是放置画布在他的工作室

4、地板上,他在画布附近走来走去扔涂料,创造了颜色和纹理复杂的色象,后人称之为“滴彩法”。但波洛克的艺术在逐渐消除主观绘画因素,在看似随意的泼洒中,狂野而富有张力的色彩线条有着自身的逻辑,画家也在移动中即兴而刻意地编排着视觉音乐的节律。更多的艺术家使用不同于传统的技术,纽曼和卢斯科创造了更大胆的色彩抽象,但是相互有着相似的图案,他们的尺幅巨大,这些工作甚至动用飞机扑洒颜色。这些艺术家大胆地使用着纯净的颜料,其在色彩饱和上的微妙的变化是他们心情和审美情趣的使然。在这些非写实艺术里,颜色从客观上被释放并且本身成为主题,但是这些早期的抽象艺术往往还是主观表现主义层面的,大

5、多表现艺术家自己主观意识的张扬,所以我们称之为“抽象表现主义”。在全世界进入工业化后期,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哲学家们在面对物欲横流、追求物质享受无度,自然界受到疯狂的开发所造成的恶果等等的现实面前,他们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论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哲学和人生态度来面对当今的世界?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念将如何不断更新自身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世界并指导我们的行动呢?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哲学的新概念,既超越传统哲学,扬弃传统哲学理念(并非抛弃),其实马克思在其晚年也说过哲学应当终结的话,特别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6、中谈到他赞成“消灭哲学”、“否定哲学”,这里的哲学显然是传统概念的哲学。“后哲学”的理念是反对主体和客体二分,强调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的生活世界,这种超越主客关系的合一与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是相符的。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和他的第子海德格尔都是哲学史上的关键人物,在他们的晚年分别认识到了“道哲学”的伟大,海德格尔在二战后期找到中国学者萧师毅先生,邀他共同再译《道德经》,但后来只翻译了几个章节,二战刚好就结束了,海德格尔是忠实的纳粹,所以也就无心继续下去了,再译《道德经》就未能成行。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为止,全球图书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西

7、方现当代一批哲学家兴起研究道哲学与禅学,以寻求解决后工业时代人们在思想领域和精神层面的困惑。西方美术界普遍认为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籍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

8、有永久的价值。抽象艺术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