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

ID:2295573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_第1页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_第2页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_第3页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_第4页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析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一、引言  经济新常态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为特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为我国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指明了方向。我国制造企业如何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如何打造传统制造行业的差异化竞争力?从世界企业实践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摆脱竞争困境、建立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梳理过往相关制造业服务化研究文献,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概念与内涵、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转型动机、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因素、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以及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实施

2、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而对服务化战略转型过程中有关企业文化和员工胜任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关注不多。事实上,员工在组织战略成功实施过程中的胜任力不仅关乎组织的绩效,还将影响企业的存续与发展,乃至组织持续竞争力的构建。同时,企业文化是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价值导向,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率均可能产生影响。背景变量企业文化下的情景变量员工胜任力是如何对制造型企业服务化绩效产生调节作用?其调节方向和大小如何?这些问题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引入背景变量企业文化和内部情景变量

3、员工胜任力,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模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旨在探究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胜任力对我国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及其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机理,进一步界定企业文化和员工胜任力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边界条件。以期本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完成结构调整、成功实现服务化战略转型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模型构建  (一)制造企业服务化  针对一场从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型的商业模式的变革,许多学者对制造型企业服务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Vandermeniddot;大内认为企

4、业文化由企业的传统、风气和价值观三部分组成;德国E海伦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美国管理协会推出的《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一书中,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念、管理氛围以及标准和程序;阿伦肯尼迪等指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一种为企业员工所认同、接受和履行的核心价值观是成功企业的基石,它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一种走向共同方向的意识,也给他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李晓东认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内部发展(如员工)和外部环境(如社会)的结合,是利和义的统一;das

5、h;服务包向顾客提供一站式的完整的解决方案,确立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有助于大大提高企业绩效;从财务视角看,与实体产品不同,这样的产品服务包的生产成本低,能够为企业带来更稳定的利润回报;以美国技术性较高的个人电脑、汽车和机车行业为例,企业通过为顾客提供基础设施、操作培训、X络技术支持、维修等增值服务,每年所获收入是其基础产品销售收入的30倍,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共同之处:面向下游,为顾客提供完整的服务;陕西鼓风机集团从2001年开始向用户提供设备的检修、改造升级、咨询、培训以及废旧产品的回收等服务,

6、截至2004年,服务项目收入年均递增43%;2005年,集团进一步挖掘产品需求,进入服务化转型高级阶段,向用户出售整体方案和系统服务,包括远程故障诊断、装置配套、技术支持、协同X络、金融服务等业务,2005-2012年,集团产值从25亿元增至71.4亿元,该期间50%以上的收入来自服务业务。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  H1: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员工胜任力对制造型企业服务绩效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认为,员工胜任力由员工知识、员工技能和员工态度三个维度构成。知识是人们

7、对某一事物信息的熟悉程度,Drucker认为所有有价值的创造均于创新,知识是创新的智力基础;并且知识整合、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恩格斯指出: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的运用。技能是指利用资源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与知识的最大区别在于,所有技能来自于反复的实践,Ngo等指出良好的员工技能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张一弛等认为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绩效。态度是人们基于某一价值观对事情的行为倾向,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满

8、意程度、情感和意向。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认为,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绩效存在因果关系,这一观点从大批学者如Milan的研究成果得到支持;斯蒂芬认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三个方面,实践中,工作态度影响其工作行为,满意度高的员工往往会持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基于此,本研究出假设2。  H2:员工胜任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H21:员工知识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H22:员工技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具有显著调节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