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哈佛天才》

《培养哈佛天才》

ID:22965709

大小:48.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02

《培养哈佛天才》_第1页
《培养哈佛天才》_第2页
《培养哈佛天才》_第3页
《培养哈佛天才》_第4页
《培养哈佛天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哈佛天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哈佛天才》第一章必须有培养孩子的信心和正确认识引言: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注定会成为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注定会一生庸碌无为。一切都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和关键的因素。老卡尔威特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即使是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凡之才。§摘录:父母的信心和正确得当的教育观念正是填平孩子之间天赋差异的关键所在。一、父母的信心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备不同领域的潜能或特质,而扼杀或开发潜质的关键时期正是他的童年时代。信心一方面鼓励父母们冷静应对孩子成

2、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影响和暗示着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估计。1.要坚信后天教育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并不忽视遗传或者说天赋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于父母来说,了解这一点是为了掌握孩子的特点,据此制定出科学的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计划,而绝不是盲目地失望,芭蕉芋所遇到的阻碍不负责任地归咎与孩子愚笨,也不致因此为孩子表现出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2.准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的驱使,让一个父母不带感情色彩地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确是很困难的。但是充分客观的分析认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对孩子客观的

3、分析,才可以确定应采取的方式方法。父母应不断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弱点,对孩子在个性和智能上的现实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评估,然后随之不断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调整得更切合实际;同时,父母还必须通过观察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好恶与心理变化。在此,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名美国教育家总结出的有效方法: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你最常用来描述孩子的词汇,比如:聪明的、漂亮的、可爱的、反应慢、不听话等等之类。然后将这张纸撕碎丢掉,确信自己能够重新认识和判断孩子。第三,划定一至两个星期的时间作为你对孩子的调研期,让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不受

4、干扰地自由生活。第四,认真观察并详细纪录孩子每日的活动。比如孩子在当天笑了几次,哭了几次,原因是什么;孩子提出了多少次要求,是什么?孩子最经常做的事是什么,做了多少次?多长时间?孩子是否做了什么让他自己感到很满意的事。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提问,并从孩子那里找到答案。比如:他善于结交新朋友吗?他比较热衷与介入陌生环境还是喜欢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在做计划时,孩子是否坚持己见?他是否条理分明?他对音乐或绘画有热情吗?他愿意自己解决遭遇到的问题还是习惯于向别人求教?他是否常常帮助别人?他是

5、否特别喜欢体育活动?他在众人面前讲话显得自如吗?同伴易于随从他吗?他是否对搭建东西有特别的兴趣?他在户外显得特别高兴吗?他对数字感兴趣吗?他是否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词藻来描述他的所见所闻?观察和纪录中,要特别注意那些容易引起孩子兴奋的事情和使孩子显得积极独特的行为。另外,为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观察地点及观察时间应多样性。第五,将调研期的所有纪录放在一起,研究并重新归纳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到户外,表现出对所有生物的敏锐关怀,对家庭宠物呵护备至,并经常阅读有关动物的书报杂志等。就可以断定孩

6、子在动物研究方面拥有热情和特长。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猜谜,十分善于解答数学课中的应用题.第二章早期教育引言: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摘录:一、重视早期教育为什么早期教育可能造就天才呢?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隐秘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潜在能力。如何造就更多的天才呢?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挖掘、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潜在的能力天才。每个儿童虽然都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

7、在能力是遵循着递减法则的。比如:人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如果从出生开始进行理想教育→将具备100度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很出色的教育→只具备80度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即使很出色的教育→只具备60度能力;£如果从15岁开始教育,即使很出色的教育→只具备40度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二、3岁以前的硬灌教育法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分辨人类面孔的能力,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就能分辨出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知道"认生"了。

8、但他这时并不是对面孔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才记住的,而是在反复的观察中,把母亲整个面孔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了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之中。婴儿的这种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对3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简直完全不同,它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另外,由于婴儿时期,大脑还不具备分辨、理解、领会的能力,所以在这一时期,成人应当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备自主分辨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