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ID:2299136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1页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2页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3页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4页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贫困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国家在助学措施上很大程度的支援了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经济压力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生长的环境等对他们心理和性格的形成发展也带来各不相同的影响。复杂的心态带来不同的心里障碍,这部分学生占很高的比例,他们无法以正确心态面对经济的贫困,难以缓解自身的心理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贫困生上不

2、起学的情况已经得到一定改善,在经济受到资助的同时却鲜有人关注贫困生的精神资助,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的尊重与理解。  关键词:资助贫困生心理健康  :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39  近年来,国家在助学政策上做出很多努力,帮助贫困生解决上学的困难,入学开通绿色通道,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精神状态却很少有人关注,我们普遍认为的被资助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需要的

3、不是施舍、怜悯和同情,而是平等、尊重与理解。  根据规定,资助评定过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进行,流程如下:贫困学生填写《大学学生助学金申请表》→系辅导员组织进行班级评议,由申请者陈述申请理由,初步确定贫困学生名单→由系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组成专门小组,听取各班评议情况,确定正式名单→系部公示→学校公示。  在这个过程中,公开介绍家庭情况对于一部分贫困生来说困难重重,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申请人对于自身的贫困的心理状态。  2010级学生小A,在递交申请表时曾经提出不想介绍家庭情况。笔者看过申请

4、书后得知其母不幸患精神分裂症,为治病负债累累,为筹集大学学费停止了母亲的住院治疗,只能在家依靠药物维持;父亲以在湖水中为人拔莲藕维持家庭生计,积劳成疾。按说这样的家庭状况完全符合贫困资助的标准,小A在大一却并未提出申请,理由就是有着极强自尊心的父亲不同意在其入学时去民政局加盖贫困证明公章,导致错过资助时机。此次小A独自并未告诉父亲,同时他也担心公开介绍家境周围同学会用瞧不起和同情的行为对待他,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因此对评议过程产生莫大的焦虑。  了解到整个过程后笔者与小A进行

5、了谈话。贫困,不是一个人的宿命而且并不可怕,勇敢的去面对、去迎接这个挑战。想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并不丢脸,一个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只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就会赢得大家的理解支持,这是与家庭经济情况没有关系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小A终于决定站上讲台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并顺利通过评议,获得二等助学金。  小A的案例在贫困生中比较典型,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贫困生的心理目前状况,近年来,国家在助学措施上很大程度的支援了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经济压力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

6、但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生长的环境等对他们心理和性格的形成发展也带来各不相同的影响。复杂的心态带来不同的心里障碍,这部分学生占很高的比例,他们无法以正确心态面对经济的贫困,难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因此,产生了许多思想认识误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自尊心过于强烈。贫困大学生更加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自尊,不愿提及窘迫的家境让同学怜悯,宁愿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克服困难,也不愿同学们善意的资助。小A就是因为极度的自尊因而产生刻意隐瞒的情况,担心会被同情和嘲讽导致不愿

7、直面家庭目前状况。  第二,自卑心里作祟。高校贫困生最突出的心理理由就是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多表现为以人之长比己之短,怀疑自己的能力,终日沉默不语,对生活对朋友丧失热情,情绪非常低落,内向的性格使得做任何事情都退缩不前,没有勇气去参与竞争。  第三,生活学习心态焦虑。贫困生在入学之前,家庭给予他们很高的期望,带来个人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期待能通过自身努力转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因此制定过高的目标,但实际与理想过大的差距,又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孤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希望通过自身

8、的努力,去展示自己,通过周围同学老师的认同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理和改善自卑心,但是经济负担又使得他们畏首畏尾,担心嘲笑,不愿与人接触,放弃集体社交活动,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  面对上述理由,除了学校在贫困资助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贫困生救助工作,做好勤工助学工作外,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面。  作为学校和指导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讲座,班会等途径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如何端正心态去认识贫困,不怨天尤人,不埋怨家庭和命运,能够端正心态,自信阳光的对待挫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