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ID:31011236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_第1页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_第2页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_第3页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_第4页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浅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并从多个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和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积极的建议,为构建和谐校园出谋划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产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58-0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在贫困生群体中,因经济困难而出现的思想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高度重视贫

2、困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从整体上讲,贫困生具有一些优于其他学生的品质,表现为节制、认真、细心、尽职尽责、审慎等。但从个体上讲,贫困生的心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31%,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年人水平,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承受着经济、生活、就业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7  1

3、.严重的自卑心。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许多贫困生受此心理影响,在学习生活中极度不自信,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与人交往、参加活动时,都表现的极为不自信,不愿意抛头露面,甚至躲躲藏藏。  2.自尊心强烈。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贫困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敏感多疑,他们在不自信的同时又迫切希望能受同学的尊重,享受同等待遇。这使他们尤其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视为轻蔑和挑衅行为,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创伤的同时也加剧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3.心理压力大。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贫困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

4、学习生活中,考虑到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问题,他们会在学习之余通过做兼职或勤工俭学赚取一部分生活费。这就使得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比其他同学大很多,并使他们时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下,有的贫困生甚至出现心理抑郁,抑或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走上极端,这种极端心理通常会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现状极端的不满和消极抱怨,甚至自我沉沦。  4.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贫困生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们缺乏战胜生活困难的勇气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部分贫困生思想不求上进,学习生活过于依赖外界帮助,消极倦怠,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

5、戏,导致荒废了学业。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7  贫困生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贫困生个人的因素在其中,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环境因素。首先,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生活条件的对比愈加明显。同时“金钱至上”、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盛行,给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受不同学习阶段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定义。中学阶段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许多贫困生便因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重视。但进入大学,多元化的

6、评价标准令其失去了唯一的“优势”,巨大的心理落差使许多贫困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并萌生自卑心理,这些都给贫困生的心理带来了沉重负担。  2.学校环境因素。许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自主的学习生活模式、多元化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贫富差距在校园中的反映都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许多贫困生无法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和心理落差,变得消极自卑,而消极自卑更制约了他们在学校的全面发展。如此反复,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贫困生心理上的创伤加大。另外,贫困生承担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受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许多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弱。很多贫困

7、生在课余时间寻求兼职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与其他同学相比,许多贫困生在学业上压力大,生活的疲惫感强。在生活中,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距的不断加大,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都让贫困生感觉到有一种落后和寒酸,继而产生一种不如别人的心理,带来较强的自卑感。7  3.家庭环境因素。一方面,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在承担学习压力之外,还要分担家庭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的生活俭朴,并通过兼职和勤工助学赚取生活费。勤工助学的代价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常处于勤工助学与学习所引发的种种矛盾中,巨大的心理压力,

8、可能导致人格的变化。另一方面,许多贫困生来自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亲子之间沟通不畅,甚至极少交流。这样的家庭无法及时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