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

ID:23002725

大小:6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_第1页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_第2页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_第3页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_第4页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导读: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是一篇关于内阁和皇权的毕业论文最新格式,免费分享供广大学者参考,希望对学生们写作论文提供清晰写作思路。王剑,李忠远(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明朝初年,朱元璋废行省罢丞相的政治改革,引发了明初中枢政治的激变.朱元璋实现高度集权的时,却又面临着中枢决策低效的矛盾,但他仍以祖制的形式将这种政治体制确定下来,这一定程度上让洪武时代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呈现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这种稳定性和封闭性对有明一代政治演变的影响十分深远,黄宗羲将其归结为有明无善治,

2、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明代内阁政治的产生,是遵循着既要维护皇权的高度集中,又要解决中枢决策低效的难题.但内阁政治的发展,却没有使内阁体制的界限固定下来,相反,还引发了明代中后期皇权的肆意表达与宦官政治的异化.与其说有明无善治,自本篇关于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经典题目高皇帝罢丞相始,毋说有明无善政自内阁始.关键词:内阁集权与效率政治文化明代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结构失缺与晚明辽东社会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1BZS028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10007504(2015)03015410有明一代的政治变动中,洪武朝

3、无疑是最为剧烈的时期.说剧烈不仅仅是为明朝初创,种制度与机构经历了从旧元到明朝的承继与变革,还为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罢丞相、军政体制的改革以及与地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而引发的政治激变.从性质上说,从旧元到新朝的承继与变革属改元更化,而洪武十三年前后的政治激变属于王朝体制内的改革.不过,无论怎样变,相较于唐宋以来的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变化趋势来说,洪武时期的政治变动属于传统范畴内的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分权制衡的运行机制.明初政治变动的机缘是对旧元体制承继后的反动,本来这种反动也应该例属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明太祖将废相后的权力分流格局以祖制的形式规定下来,严令后世嗣君及臣僚不得更改

4、,这一定程度上让洪武时代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呈现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这种稳定性和封闭性对有明一代的政治演变的影响十分深远,黄宗羲将其归结为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不过,终洪武一朝,朱元璋极勤于理政,这多少说明罢相后体制的矛盾朱元璋时代为他的勤政弥补而未真正地体现出来,而且朱元璋对四辅官制尝试的失败和让殿阁学士参预议政,表明洪武时代通过罢相而实现的高度集权与事无巨细均要由皇权独断的决策低效率间是一种难求的平衡.朱元璋工蜂般勤政的理政方式对后世嗣君来说是不复制的,也是没有制度保障的.此,既要保持皇权的绝对高度集中,又要解决决策低效的矛盾,这洪武时代没有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得到完成和实现

5、,但为后世嗣君的政治变革指明了方向预留了空间.明代的内阁体制的产生和发展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与路径.相比下,朱元璋废相后的理政方式和中枢决策体制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永乐以后的内阁体制下,明代君权表达的肆意性、宦官政治的发展无不与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毋说有明无善政自内阁始.一、政治变动中内阁体制的界限明代内阁的产生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是明初废相后,中枢决策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靖难役结束时新君佐助无人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这让明代的内阁从产生时起,没有一个明确的体制界限,是什的问题,一直成为明代以降的史家很难说清道明的历史难题.而明代内阁的每一个

6、发展,以说都是偶然事件中促成的,们没有让内阁的地位明朗起来,相反,谓的定型,却成了皇权肆意表达和宦官势力发展的重要素.从洪武时代的废相到四辅官的旋设旋废,朱元璋虽然实现废相后的绝对集权,但他却身陷朝廷内外事无巨细的决策都必须亲力亲为的窘境,也是说,他实现了集权却牺牲了整个朝廷的决策效率,这种难求的平衡,让他念密勿论思不无人的想法与实际需要的矛盾越发迫切,这意味着朱元璋时代尝试解决这个矛盾的努力不会此而止.四辅官制行将废止时,朱元璋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前,要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法司论囚本只要依律拟处以了,很显然对重大的有疑问的律案,会议平允的结果,总

7、比以前那种仅依据于某个四辅官的论思要更加公允靠,朱元璋用几个机构的官员共会议平允,一改自大明立国以来或依赖于丞相个人或某个四辅官论政的情形,特别是这些会议平允的共论还要成为他们向皇帝拟律奏闻的初步意见,这种尝试显然是十分有助于朱元璋提高理政效率的.很明显,朱元璋处理的政务不能仅仅局限法司论囚一个领域,诸司衙门涉及类政事的繁芜章奏,朱元璋仍会寻求他们考驳平允.此,他很快命翰林院编修、检讨、典籍、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