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

ID:2300933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_第1页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_第2页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_第3页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_第4页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抗血小板药加他汀类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疗效【关键词】,氯吡格雷【摘要】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加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对患者再次发生缺血事件的疗效评价。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2例,观察组氯吡格雷75mg/d,顿服,同时,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75~100mg/d,顿服。出院后1、3、6、9、12个月各随访1次。主要终点指标:(1)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证实的脑出血;(3)消化道、眼底或皮肤出血;(4)外周血管栓塞。结果观察组缺血性卒中或发生率(6.1%)

2、低于对照组(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2%和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加辛伐他汀用于预防缺血事件复发优于阿司匹林,且未增加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氯吡格雷;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脑血管意外;复发;一级预防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是当前世界三大主要致死亡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发病率(100~300)/10万;患病率(500~70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在存活者中50%~70%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复发性卒

3、中约占所有卒中的1/4[1]。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加重了残疾程度,增高了病死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对于卒中复发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2006年1月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2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2]。其中男95例,女77例,平均年龄65(50~80)岁。分组:观察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平均年龄62.5(50~75)岁,合并高血压病68例,冠心病32例,糖尿病25例;对照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平均年龄67(54~80)岁,合并高血压病63例,冠心病20例,糖尿

4、病34例。排除有下列疾病之一者:(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外伤性出血;(3)心房颤动等心源性栓塞疾病;(4)活动性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1.2方法观察组氯吡格雷75mg/d,顿服,同时,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75~100mg/d,顿服。其他治疗均相同。出院后1、3、6、9、12个月各随访1次。  1.3随访终点指标:(1)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证实的脑出血;(3)消化道、眼底或皮肤出血;(4)外周血管栓塞。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部分病例查头颅CT。  1.

5、4统计学方法采用SAS软件包处理数据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治疗组卒中和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25.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和7.8%,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结果比较(略)  2.2病死率和失访率观察组病死率为4.9%,对照组病死率为5.6%;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病死率分别为1.2%和2.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

6、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而易损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过程,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其发生和发展及斑块破裂后的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手段。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既不会黏附于血管内皮,也不会被激活,然而,暴露于血流中的受损内皮或破裂的斑块却是致栓成分,能诱导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血小板活化是动脉血栓的起始因素之一,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血小板功能、阻止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细胞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受体也被激活,

7、纤维蛋白原可在这些受体间产生多重连接,借此介导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能造成一系列促炎介质的表达和释放,ADP和凝血酶等受体主要介导血小板活化,而其他一些受体,如GPⅡb/Ⅲa(即纤维蛋白受体)则主要介导血小板聚集。因此,抗血小板药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C-反应蛋白(CRP)水平上升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有关,CRP水平较高者其斑块的稳定性可能较差,斑块内CRP具有激活补体、诱导白细胞趋化、黏附分子和单核细胞因子,以及调理LDL等生物学活性,可促进斑块破裂。  氯吡格雷是ADP

8、受体拮抗剂,与阿司匹林相比,抗血栓作用更强[3],不良反应更少。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抑制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使与之耦连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不能暴露,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