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

ID:23026399

大小:78.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3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1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2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3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4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5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6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7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8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9页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_第10页
资源描述:

《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戏“三角戏”的保护与发展【摘要】三角戏,是流传于闽北山区邵武一带,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曾被誉为“全国地方戏剧一支花”、“地方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正是这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三角戏”,目前生存状况甚忧,亟待抢救与保护。【关键词】地方戏;三角戏;保护;发展【中图分类号】」8【文献标识码】A一、三角戏的起源与衍变三角戏,是流传于闽北山区邵武一带,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因其最早只有生、旦、丑三个角色而得名,故又称“三角班”,也有“三子戏”、“三小戏”之称。在长期的发展与衍变过程中,

2、从原来单纯生、旦、丑三个角色发展为二旦、一生、一丑四个角色,加上乐队三人,共七人,称为“七子班”,但“三角戏”的名称依然保持不变。其传统剧目都取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主要题材大多是家庭纠葛、男女爱情、悲欢离合之类的故事。剧中人物无非是员外(土财主)、小姐、农民、小商贩以及市井无赖等平民百姓,没有一个文官武将、没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更没有气势宏伟的战争场景,所反映的都是普通百姓的疾苦与欢乐,题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以又被称为“家庭戏”而且多为喜剧、闹剧,用的是“土官话”,有时还穿插一些邵武方言,语言

3、风趣、诙谐搞笑,看了确实使人轻松愉悦。民间流行一句话“没有皇帝没有官,越看越心宽”,因而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三角戏起源于何时,史料上找不到明确的记载。明末清初赣南世人陈文瑞曾有“长曰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的诗句,说明其起源至少不晚于明末清初。邵武地方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在江西一个小山村有位年轻的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时以唱山歌驱愁解乏。歌声引来一个狐仙,变成姑娘,与他对歌。从此,两个人天天对歌不断。后来被一过路老艺人遇到,便教以舞蹈,又带他们到处演起戏来,成

4、为一个仅有三个角色的戏班,青年扮小生,狐仙扮小旦,老艺人扮小丑。后来,这三个人来到福建邵武,就在邵武民间演出和传艺,于是有了邵武的三角戏。三角戏的特点是兼容并蓄,把黄梅戏和赣东采茶戏的全部创作剧目统统吸收到自己的节目单里,成为角戏的传统戏,它与赣剧、江西采茶戏、邵武民歌有殊途同归的宗源,都是以传统的小戏为主,曲调优美流畅,民歌色彩很浓,与邵武民间曲调和道白结合,逐渐发最后形成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三角戏”二、昔时辉煌风光,今日濒临消亡古老原始的三角戏,走过了至少三四百年的历程。清代至民国期间,邵武一带城乡有

5、多少个专业和业余的三角戏剧团,前人没有作过统计,今人也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年佛教、道教、地方民间信仰的各类庵观寺庙及个姓氏宗祠遍布邵武城乡各个角落至今所有遗存的这些明清祠庙建筑,其内无一不设有活动戏台。每逢岁时节令或祠庙供奉的神祗诞日、忌日,都会请戏班前来演出,有时甚至一个地方要连续演好几天。仅此即可见,要有多少剧团才能应对如此众多的演出场次。解放后,三角戏作为独有的地方剧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52年,邵武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国营的三角戏专业剧团“邵光剧团”,1954年参加省第

6、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并获奖。1965年更名为“邵武县三角戏实验剧团”。从解放初到“文革”这一时期,农村也活跃着至少10余支业余三角戏剧团这些农村业余三角戏剧团于正月和其他岁时节令不仅在当地和周边乡村演出,还经常到光泽、建阳、泰守、建守、将乐这几个县的农村巡回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1963年禁演古装戏,后又经“文革”十年浩劫,国营的专业三角戏剧团被撤消,农村三角戏剧团也被解散,三角戏从舞台消失了踪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迎来了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邵武城乡又出现了几支民间业余三角

7、戏剧团,在本地城乡和周边县市巡回演出一些传统剧目。邵武的文艺团体也相继创作或移植了一些剧目,演出三角戏。2002年,市艺术团创作演出的现代三角戏《双喜临门》参加省第22届戏剧汇演,获得了诸多奖项。但坦诚而言,像这样的创作和演出,仅仅是为了参加汇演和夺奖,对于保护和发展三角戏这一独有的地方剧种,并未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作为独有的一个地方剧种和独特的一种表演艺术的三角戏,目前可以说是生存状况堪忧,到了面临消亡的境地。由于受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等大环境影响,无论是80年代恢复建立的几支业

8、余三角戏剧团还是市专业艺术团体,都不可能避免地受到极大冲击。现代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电视节目应有尽有,计算机网络五花八门,歌厅舞厅比比皆是,古老的三角戏对人们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演出市场越来越不景气。这些民间业余三角戏剧团,都是由民间老艺人和一些热心的戏剧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组织者都是自费购服装、道具,惨淡经营。演出的道具、乐器等也破损严重,又缺乏资金添置和更新,严重影响了演出效果。而演出的经费更是无法保障,自筹的资金毕竟有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