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教案

《君子之风》 教案

ID:23035851

大小:5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3

《君子之风》  教案 _第1页
《君子之风》  教案 _第2页
《君子之风》  教案 _第3页
《君子之风》  教案 _第4页
《君子之风》  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君子之风》 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君子之风》教案[《君子之风》教案]《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3.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君之子,男性贵族,君在甲骨文是国君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样子,子是男性的尊称,《君子之风》教案。君子的风范(形象)应该是怎样的?说说与君子有关的成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

2、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二、字词归纳1.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2.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3.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4.一词多义  《君子之风》教案[《君子之风》教案]《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

3、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3.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君之子,男性贵族,君在甲骨文是国君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样子,子是男性的尊称,《君子之风》教案。君子的风范(形象)应该是怎样的?说说与君子有关的成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

4、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二、字词归纳1.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2.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3.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4.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

5、忘忧(连词,相当与“而”)何以文为(介词,用)三、课文解读(一)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是孔子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找出并朗读相关的句子。1、六艺兼修(7.6)孔子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博采众长。2、仁以为己任(15.9)“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

6、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3、见利思义,重义轻利(4.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7、讨论课文解读三)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先生说:“富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吾亦愿为。如不可求,还是从吾所好吧!”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

8、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