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ID:2307207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1页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2页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3页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4页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多检验结果在不同年龄存在差异,解释这些结果时要注意与患者实际年龄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以下举一些例子说明:1.1新生儿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可高于成人的3~4倍,2岁后渐近成人;全血细胞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在1~2天内达到最高值,单核细胞升高可达2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持续1周左右,淋巴细胞明显升高;新生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成人;由于血氧浓度升高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间接胆红素增加,而新生儿肝中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非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加,出现新生儿黄疸。1.2儿童及成人

2、由于正常生长期儿童的骨骼生长和发育,成骨细胞活跃,大量分泌骨型碱性磷酸酶。因此,儿童、青少年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健康成人约高3倍,18岁后降至成人水平。1.3老年人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50岁以上的人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肌酐清除率逐渐减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老年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甾体激素水平下降。50岁以上健康人抗利尿激素(ADH)的水平比50岁以下的健康人明显增高;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在老年人群(平均年龄79.6岁)比青年人群(平均年龄39.4岁)高38%,而老年人组血清

3、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比青年组低11%。2性别性别的差异表现在多种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上,可能与肌肉质量、内分泌、器官特异性差异有关。对于存在性别差异的检验指标,应对男女不同性别分别制定参考区间。男性比女性高的常见指标有:甘油三酯、胆红素、转氨酶、肌酐、肌红蛋白、尿酸、尿素、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酸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红细胞、氨基酸、碱性磷酸酶、铁、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碱酯酶、IgG、白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等。女性比男性高的指标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铜、网织红细胞等。3昼夜节律某些检验指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即一天内有所波动。如皮质醇的分泌高

4、峰在清晨6点钟左右,随后下降,午夜12点至最低值;因皮质醇具有促进糖代谢的作用,又因为下午皮质醇浓度低于上午,所以在下午进行糖耐量(OGTT)实验测定的血糖结果高于上午的测定值;入睡后生长激素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血清铁和胆红素在清晨最高,血钙中午最低;白细胞计数早晨较低而下午较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深夜达到峰值,在下午时分为最低值。时间节律变化影响最大的检验项目是激素类,因此,对这些项目需要规定统一采集的时间。4季节变化和海拔高度夏季由于人们所受光照时间延长,故羟基维生素D3浓度比冬天高;冬季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稍高于夏季(约2.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最低;甲状腺

5、激素水平在夏季比冬季低约20%。海拔1400米时可使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约8%;海拔3600米时,C反应蛋白水平高达65%;而血清转铁蛋白、血浆肾素、尿肌酐、雌三醇及肌酐清除率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5.1月经期历时4~5天,血液中孕激素和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5.2增殖期(卵泡期)历时约10天,即月经周期第5~14天左右,此时因卵泡生长,分泌的雌激素越来越多,使血中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5.3分泌期(黄体期)历时14天左右,成熟的卵泡排卵后生成黄体,黄体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在排卵期间,血清胆固醇降低;在中期或黄体期,醛固酮的浓度大约是卵泡期的

6、2倍;肾素活性在黄体期增加。6妊娠妊娠时特殊的生理过程,许多指标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孕妇的检测结果应充分考虑妊娠的影响。妊娠期间,血浆容量升高,对血液成分的浓度有稀释作用,一些检验指标的水平会下降,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更甚;肾小球率过滤大大升高,肌酐清除率可升高超过正常范围50%或者更高,同时伴有尿量增加;同时由于机体的代谢增加,脂肪动员加强,故血清脂类成分,如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AII、载脂蛋白B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持续增加,产后10周左右血清脂质水平恢复正常。在妊娠中后期,胎盘开始进行性产生胰岛素的拮抗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生长催

7、乳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妊娠性糖尿病的发生。凝血系统机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妊娠期间,由于代谢需求增加,也可导致铁缺乏、铁储存减少、铁蛋白水平降低。因此,在检验前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和分析后的检验结果解释,应考虑这些因素。除此以外,患者的状态:饮食及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运动、精神压力、采血时的体位、服用的药物,以及血标本的处理、运送、保存等都会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所以检验工应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每一份结果真实、准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