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

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

ID:2308201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4

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_第1页
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_第2页
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_第3页
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范画,让学生作品“活”起来  摘要:范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范画的意义,采取多种范画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范画意义价值学生作品艺术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教师要使示范教学更具规范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就要发挥示范教学的优势,让美术课中的示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有效。那么,如何巧用范画,让课堂“活”起来

2、?范画在教学中的价值如何真正体现呢?  一、巧用示范步骤,表现绘画趣味  美术课堂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作画。教师如果任其发挥就会造成学生乱涂乱画的现象。美术教师不能光靠一支粉笔进行简单指导,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将每个学生轮流教下来,那么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运用范画步骤。笔者尝试课前准备好“预制品”4,边讲解边展示,既直观又简练。例如:在二年级《各民族朋友》一课教学中,笔者将教学范画中的人物绘画过程通过投影放大,与学生共同讨论绘画的方法。直观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示意图的理解能力,同时对绘画步骤一目了然。在讲解各民族服饰

3、装饰特点时,笔者直接出示已经画好的各类装饰细节图供学生欣赏,化解了课堂的重难点,大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都很优秀。  教师范画要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没必要毫无保留地把操作步骤全盘展示出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要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尝试让学生去想,自然而然每个学生的绘画构思就会与众不同。范画是用来参考的、受启发的,而不是没有任何思想的单纯的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传递视觉信息的第一使者就是教师。巧用步骤示范,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悟和掌握绘画作品真谛、境界和技法。  二、巧用欣赏元素,体验作品美感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重

4、要途径之一,但美术课本中提供给学生的优秀作品大部分被缩印,导致很多细节无法明显显示,孩子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搜集一些像素较为清晰的作品或直接把课本上印刷效果较好的图例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欣赏幕布上的作品,这样获得的欣赏元素既清晰又直观,较成功地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共鸣,学生心领神会了,审美品位也就慢慢提高了。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是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的目标之一。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通过视觉通道获取感知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感知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理解、欣赏、审美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对美术

5、的感知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概念与技能,可以通过范画加以体现。我们在培养学生美术感知能力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操作途径,来建立学生对美术感知的通道,如通过对较为形象化的艺术形式的欣赏,丰富学生表象,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进入美术与想象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特点与内涵的理解,提高艺术的感知能力。  三、巧用对比观照,凸显作品魅力  二年级《各种族朋友》一课中,在分析各种各样的种族朋友时,不要只是一味地讲述黑种人皮肤如何,白种人特点怎样等,如果尝试将几幅范画并列对照,如皮肤的颜色不同,不同种族的五官、服饰等各不相同,很快就一目

6、了然,让学生在比较中能够明确地鉴别不同种族的朋友,他们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成为学生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催化剂。  美术教学中一旦遇到构图知识,仅展示几种正确的构图范画并不能让所有孩子真正了解,教师尝试引导学生分析构图感觉不合理的“范画”,主体过大,画面显得拥挤;主体过小,画面又显得空洞;主体画得太高、太低或太偏,又显得不均衡;学生通过对比、评价,对主体构图知识有了正确认知和深入了解,尝试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教师今后的欣赏教学也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巧抓范画启示,拓宽视野  例如二年级《会变得花、树、叶》这一课,笔者先出示的

7、范画是一片树叶,然后提问:“想什么呢?”有的孩子说小船,有的说汽车,等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奇思妙想,思维达到高潮。  不少教师认为“范画”是用来让学生“临摹”4的,其实不然,它巧妙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即使学生创作水平跟知识、技法没有飞速上升,但只要作品中体现出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奇思妙想,就是成功的。  不少学生却是相反的,他们的技法越来越高,对“创作”的欲望随着年岁增大反而越来越消极,这就是在教学中没有调度好“导”与“创”的关系所致。如果教师在每次创作引导中,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各种不同的构

8、思,多向思维,同时,用范例恰到好处地启示学生如何“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