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

ID:23086281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4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_第1页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_第2页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_第3页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_第4页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师远去 风范长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师远去风范长存  孙才新,当年重庆市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中国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对于电,他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将一生献给了高电压事业,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卓越成就;  他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曾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作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为西电东送和电力重大装备研制、电网建设及安全运行做出过重大贡献;  他还是个言传身教的严师慈父和充满大爱的民生关注者……  2011年11月25日,带着对科学、对人间、对学生不舍的爱,孙才新不幸离世,享年67岁。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电力领域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重庆市

2、市长黄奇帆评价孙才新同志:“一代英才、不幸病逝;大师风范、长存千古”。  与电结缘  一生献给高电压事业  出身农村的孙才新自幼便感受到农民因为用不上电,给生产、生活带来落后和贫困。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在电力领域中做出一番成就,用知识驾驭电,为国家城市乡村发展建设贡献力量。8  1969年,孙才新从重庆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那时的他可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越艰苦的工作越是争着做;实验室的焊工活儿亲历亲为;绝缘子实验,他一天能做50个,是别人的两倍……  在有限的人生岁月里,孙才新以对科学无尽的爱,成为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

3、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仅59岁,是重庆市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我们都说孙院士是累死的,他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他的学生、重庆大学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唐炬教授说。  由于我国国土的2/3属于高海拔地区,而我国可以开发的水电和煤电资源大约有70%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同时,由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区已达国土面积的1/3以上,因此我们的电网系统长期处于高海拔、覆冰、酸雨(雾)等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为研究高海拔、污秽、覆冰(雪)、酸雨(雾)等复杂环境中,高压和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特性及放电机理、绝缘配合原则及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孙才新常

4、带队到贵州的高海拔山区,采集一手数据。  “冰雪灾害一般都在春节前后,大家都往家赶,孙院士却和我们奔赴现场。”孙才新的学生、重庆大学教授蒋兴良记忆犹新,“刺骨的寒风有时吹得你站都站不稳,天气潮湿得穿在外面的衣服一挤都是水,晚上的风声让你无法入睡……”  这样的环境,一度成为孙才新研究工作的常态。但正是深入一线、严肃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8  他的系统成果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引用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被西电东送等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及运行采用,效益显著。由于绝缘效果的好坏会直

5、接关系到电网能否正常运作,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现西电东送的南(黔和滇的水、煤电送两广)、中(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华东)、北(黄河上游水电和陕、晋、蒙的煤电送华北)通道和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建设的关键之一,而这也是我们普通百姓都能从中受益的技术。  自力更生,  以学养学刻苦攻关  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日后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领军人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曾与学生一起用“板板车”捡设备,建起了国内第一个人工模拟气候电气实验室。  1980年,国家开始西电东送战略,急需高电压工程人才,重庆大学响应国家号召,白手起家创办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孙才新受命组建实验室,专门研

6、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但重庆大学创办该专业比其他高校晚了30年,高压电实验设备庞大而昂贵,学校最初投入15万元,还不够买一套25万伏的交流电试验设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在困境面前,孙才新决定变被动为主动,他带领一批学术骨干,主动外出推销技术、无偿进行技术咨询、寻找合作企业,将拉来的钱再投入实验室,然后研究出更好的技术,再找企业合作,如此循环,艰难地进行着科研之路。  “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怎么教学?”8孙才新找到有关部门、厂家,提出用即将退役的设备或质量稍次的元件组装设备,同时答应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优先输送作为回报。据学生回忆,当年孙老师和学生找了两架‘板板车’顶着烈日,步

7、行两个小时,去电力公司拉废弃的高压设备、调压器,甚至还有丢弃的钢材,全部捡回来,废物利用。仅仅几个月后,实验室搭建起来了,三位老师、两位研究生兴奋地开始了科研。  为解决同学们需长途爬涉做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电网绝缘效果测试实验的困难,孙才新倡导创建了多个多功能人工气候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模拟强紫外线、沙尘天气、高海拔(9000米以上)、酸雨雾等各种复杂气候),并在云南、贵州二台山、六盘水等高海拔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