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

ID:28384260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_第1页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_第2页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_第3页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_第4页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师陨落,风范长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师陨落,风范长存——继承贝老遗志,推动生物物理研究所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徐涛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9年10月29日上午9时30分,我们敬爱的贝老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为了缅怀贝老的丰功伟绩,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贝老的科学精神,我们组织了这次简朴的纪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共同追忆贝老和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共同回顾贝老为振兴祖国科学事业孜孜不倦、殚精竭虑的报国情怀。贝老作为一位以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为毕生追求的战略科学家,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他在建所初期,就为我们确立了“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直到今天,仍然是指导生物物理研究

2、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同时,将继续引领我们在“创新2020”的科技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地继承并发扬贝老的精神,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回顾贝老光辉的一生。1、学贯中西,领风气之先贝老于1903年10月10日,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他8岁进学堂读书,12岁时随父亲外出求学,先后在汉口德华学校和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读书;1922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在德国福莱堡、慕尼黑和土滨根三个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同时,接触了多门自然科学的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等。他还参加了实验和野外实习,为以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1927年和1928年,贝老连续发表了

3、两篇研究论文,初步展示了他非凡的科研才华,并得到了德国生物学界权威人士的普遍赞誉。1928年到1929年,贝老在德国土滨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著名实验生物学家J.W.哈姆斯的指导下,从事线虫的生活史、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和再生方面的研究。贝老在德国一共待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不仅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的工作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他注重秩序,任何事情都尽可能做到细致周密,有条不紊;他从不轻易发表论文,工作做完了,论文成稿了,仍然反复推敲,或进行补充实验。当时,还没有共聚焦或双光子显微镜,贝老使用的Leitz光学显微镜,所有制

4、片都是手绘。在他的论文里,包含了80张这样精细的绘图,每张图都非常逼真,令人赞叹。鉴于贝老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土滨根大学先后于1978、1988、2003和2008年4次授予他荣誉博士证书,这是举世无双的殊荣。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院士星”。2、矢志不渝,为祖国奉献贝老一生热爱祖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尊敬。在贝老的科研才华初露头角之时,就引起了德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而,物质上的诱惑,导师的相劝,都没能动摇他

5、报效祖国的决心。1929年,贝老离别了土滨根大学,回到了当时依然贫穷落后的祖国,开始了自己艰苦的科研历程。1930年4月,贝老应邀到浙江大学着手筹建生物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逐步建立起了后来享有盛誉的生物系。1937年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曾被迫4次迁移,但在贝老等老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生物系的教学与科研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取得了不少优秀成绩,并与当时同样出色的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并驾齐驱,浙江大学也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赞誉为“东方剑桥”。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科技领域更是如此。此时,贝老充分显示了一位卓越的科研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才能;作为组建

6、中国科学院最初的倡议者之一,他曾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很多重要规划。同时,为协助筹建中国科学院,贝老奔走于北京、杭州之间;1950年,离开浙江大学到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54年,贝老为参加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工作,将实验室迁到了北京。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6年,他参与制订了国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3年,受胡耀邦等领导同志的委托,参与撰写“科学技术基本建设”;1977年,又参与制定了我国8年科学规划。在国际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之际,贝老高瞻远瞩,率先创建了宇宙生物学研究室,并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1

7、964到1966年两年间,先后成功发射了5枚生物探空火箭,并成功回收了搭载的生物样品和实验动物。面对国家要求,贝老顾全大局,勉力从公,无私奉献,为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以及生命科学的布局作出了重要贡献。3、高瞻远瞩,促学科交叉贝老一向关注国际科技动态,重视学科交叉。他认为,只有学科交叉,才能产生科学创新成果。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生物物理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生命科学的发展,需要与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等相互结合,在交叉融合中彼此促进。今天,这个观点已经为广大科学工作者所接受,但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