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

ID:23097305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4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_第1页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_第2页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_第3页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_第4页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科研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一、理由的提出  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经典话题,也是争议不断的难题。如果从德国的洪堡和英国的纽曼算起,这种争论已持续了两百多年,并且学术界对此争论的热情不减。据不完全统计,2001~2011年这10年间,我国学术界关于“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研究论文超过500篇。与大学中科研与教学关系研究的丰硕成果相

2、比,中小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研究不多,国内“教育科研策略”之类的著作和一些论文虽也论及了中小学科研对教学的影响,但很少涉及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作用关系的讨论。从中国学术期刊X的搜索所得,仅有史林波、章晓炀等老师关于“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研究”,而该研究也主要是个案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作用关系的论文极少。  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都在“反思与发展”这一主题中给教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即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善教

3、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理由,进行探索和研究”[1]。这实际上是以专业标准的形式确立了“研究”在教师角色中的地位。但是,在中小学,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中小学的主要任务,科研则是不务正业;有的教师则热衷于脱离教学实际的科研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教学极其狭隘的理解和对中小学科研实质的误解遮蔽了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的真正关系。我们认为,科研作用于教学而形成了“学术的教学”,教学反作用于科研则产生了“教学的学术”,“学术的教学”和“教学的

4、学术”是理解中小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基本视角。  二、学术的教学——科研对教学的影响  学生、教学内容(课程)和教师被视为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亦是我们分析科研对教学影响的基本框架。从学生的视角看,科研通过推动中小学教学的创新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内容上讲,科研是中小学课程开发的基础性条件;从教师的角度看,科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性的集中体现。科研所造就的是“学术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造就更有学术气息的课堂教学、更有学术含量的课程资源以及更具学术声誉的教师地位,下面分别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5、 1.科研通过教学创新而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科研意味着知识创新或者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对于中小学来说,科研的任务既包括教育理论的创新,也包括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具体是指教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来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创新,从而实现“有智慧地从事‘教育实践’”[2]。以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广泛阅读、深入反思为主要特征的科研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选择、组织和传授教学内容,还能选择、运用更好的教学策略,甚至创造出更具适切性的教学模式,从而

6、让教学变为创造性教学,并通过创造性教学来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例如,特级教师、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深入的深思和持续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了情景教育的理论与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本,为儿童发展拓宽了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与活动空间,在发展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以科研改善教学、进而推动学生发展的思路是科研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路径。  2.科研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开发  虽然中小学的课程开发远不及大学那样突出,但课程开发对于中小学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7、。第一,不少中小学意识到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学科教学的课程资源之重要性,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缺乏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民族地区学校输送的大量课程资源由于教育文化环境和教育实践主体的差异,使得优质的“东部资源”难以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的教学实际,因此,东部资源的本土化改造和本土资源的开发成为很多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二,很多中小学将民俗民间文化或少数民族文化带进了课堂,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或民族文化课程,了解丰富的民俗或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认识自己赖以生“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

8、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活并维系自己生命之根的乡土文化,从而增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并以此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第三,课程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学科目以及内容这一显性的层面,而扩展到隐性课程,即“并不见诸于教学计划,亦不一定与学科相联系,且非直接由教师所传授,而是学生通过学校文化的其他部分所学习的内容”[3]。这三个方面的实现都需要强有力的课程开发能力,然而,只有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才更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也正是科研水平高的学校才可能编写和开发出高水平的学科课程资源、乡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