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

ID:23101923

大小:65.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4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_第1页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_第2页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_第3页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_第4页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有效策略摘要:目前在各类型的中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早已成了实施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中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键词: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问题策略音乐欣赏首先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作为中高职院校的一门必、选修课,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人格的塑造,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大环境的不太重视、音乐教师对欣赏教学的片面理解,对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不够准确,导致在

2、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失去了音乐欣赏应有的审美教育功能。笔者就近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施与经验思路梳理,现做如下分析:一、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一)纯粹的知识灌输型依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精神,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忽略了聆听的重要性,普遍存在着有悖于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教学

3、现象。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一些教师习惯于运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断进行解说。不否认这类型的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综合音乐素质,不错的文学功底和语言表迗能力,在授课时,把音乐欣赏课变成了音乐理论、文学、美术、历史等知识的综合。讲解极大地占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是不同于音乐的文字记忆。人们常说“语言之末,音乐之始”,就是说的音乐的非语义性,因为音乐不是用确定性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迗的。诚然,这种授课模式已偏离了音乐欣赏的要求,局限了学生的音乐想象思维,背离了以音乐为审美的核心,欣赏课俨然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的状态。(二)单一的音乐听赏型

4、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单一的听赏型,主要是指教师对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依据教材进行简单的介绍,随后播放让学生来听,既不讲解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师生之间又无丝毫互动,几乎整堂课都在聆听中度过。作为中高职的学生,这个年龄段自我认知在不断提高,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能力和欲望。教师如果不能适时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学生自然无法从音乐当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结果音乐欣赏课上得毫无趣味,死气沉沉,失

5、去了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的基础,就失去了感性体验,也就失去了让学生进入音乐审美的最佳途径。(三)硬件投入的资金不足音乐课在欧美等国家和其他课程一样是平等的,一样得到重视。但在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属于边缘化的学科,处于边缘地位。如今,这一现象虽然在逐步改观,但还没有引起全面的重视。就如许多中高职学院虽然开设了这门课,资金投入却很少,在硬件的配置上不够完善。像基本的设施配备,比如多媒体幻灯、高档的音响设施都没有,导致教师想使用的辅助教学手段无法得以实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面对音乐几乎零基础的学生,要想上好音乐欣赏课,对手无寸铁的音乐教

6、师也具有不小的难度。二、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是一门参与性很强的综合艺术活动。像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印度歌舞等等,即兴性是它们得以生辉的奥妙所在。这些民族都会自如、自然地像运用语言一样运用音乐,在舞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著名三大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它强调“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与“为全体学生所用”。这完全与音乐的审美形式不谋而合。当教师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时,学生的感受能力便会在音乐中得到沐浴和勃发。唯有此,才能真正起到陶冶情操、提

7、高大学生群体音乐素质的作用。(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音乐欣赏的有效途径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聆听加吟唱型。通过聆听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中外名II这类型的音乐主题,其旋律一般都很动听且容易上口,易于学生们掌握,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欣赏的兴趣。例如在欣赏中国民族管弦乐《花好月圆》时,可要求学生在聆听之后哼唱出音乐的主题。带着要求进行欣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刚刚聆听完整个作品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哼唱出几小节的旋律,教师再加以引导,在反复的吟唱中加深对这首民乐作品的印象,学生则通过吟唱,感受到了作品欢快的情绪体验,

8、自然而然的记住这个作品,有些学生甚至能一生不忘。2.聆听加律动型。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过:如果说音乐有个起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