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ID:23111290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_第1页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_第2页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_第3页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_第4页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地药材绵茵陈的生药学鉴别温俊达,张水寒,凌翔,蔡光先【关键词】绵茵陈;,茵陈蒿;,滨蒿;,生药学  摘要:对《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绵茵陈及其来源的两种植物茵陈蒿AtemisiacapillariesThunb.,滨蒿ArtemisiaScopariaacognosystudyresearchontheChinesecrudedrug"seedingofVirgateisiacapillariesandArtemisiascopariaationforidentifyingitsspeciesandgenumisaquired.  Keyisiacapillaries;Artemisiasc

2、oparia;Pharmacognosy  湖南为茵陈的主产区之一。绵茵陈取材于春天高6~10cm之幼苗。具有清湿热、退黄疸之功效。《本草逢源》名“茵陈”为“绵茵陈”,谓“茵陈有两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利于水。为湿热黄疸之要药。一种……。”谚语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可见茵陈主以绵茵陈入药,故茵陈又别名“绵茵陈”〔1〕。鉴于绵茵陈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对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市药用的14个批号绵茵陈,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茵陈项下的规定,对绵茵陈及其两种基源植物标本滨蒿、茵陈蒿进行鉴别,为绵茵陈的种属来源提供依据(标本见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

3、药研究所)。  1原植物  1.1来源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地方名称:菊花连、黄花、碎叶蒿、茵陈、土茵陈、绵茵陈、茵陈蒿、香蒿、野兰蒿、青蒿子、小青蒿、狗毛青蒿、西茵陈、牛尾茵陈、杀虫药。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幼苗密被灰白色柔毛,老时脱落;茎直立,多分枝。基生叶有柄,2~3回羽状全裂或掌状分裂,最终裂片成线形;花枝的叶无柄,羽状全裂成丝状。头状花序圆锥形,花序直径1.5~2mm;总苞片3~4层;花朵杂性,每花朵上托生两性花和雄花各5朵,均为淡紫色,管状花;雌花较两性花稍长,中央仅有雌蕊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呈叉状;两性花聚药,

4、雌蕊不伸出,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个月,果期11~12个月。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2〕。湖南省主产于新邵、花垣、长沙、沅江、桂东、华容、会同、双牌、平江、洞口、凤凰等地。  1.2来源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分枝多,开展,通常红褐色或棕褐色,微有毛或近无毛,有时有不孕枝。基生叶与不孕枝上叶具长柄;叶片矩圆形,长1.5~3.5cm,2~3回羽状全裂,裂片细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幼时密被绒毛,开花后基生叶多枯萎;茎中部叶无柄,长1~2cm,一或二回羽状全裂,裂片极细,毛发状或细条形,无毛,茎上部叶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宽卵形或卵形,直径1~1

5、.2mm,有短梗或无短梗,有苞叶,通常在各分枝上端偏向一侧生长,排成复总状花序;总苞片2~3层,卵形,内层苞片长于外层苞片,复瓦状排列,边缘宽膜质,背面绿色,近无毛;外层花5~7朵,雌性,花冠狭管状,先端具二裂齿,无退化雄蕊;内层花3~4朵,雄性,花冠筒状,先端5裂齿,具退化雌蕊;瘦果矩圆形,长0.5~0.7mm,无毛。在我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2〕。湖南省主产于绥宁、华容、双牌、洞口等地。原植物检索  1.茎生叶裂片呈毛发状或丝状者  2.多年生草本;头状花序直径1.5~2mm………………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2.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头状花序直径1~

6、1.2mm…………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3〕  1.3组织鉴别  1.3.1茵陈蒿茎横切面木栓细胞3~4层,外周壁有时木化。表皮偶见,外被单细胞头、单细胞柄的非腺毛,偶有柄为2个细胞。皮层外侧有1~2列厚角细胞。维管束双韧型,射线不明显。分泌腔分布于中柱鞘位,髓部圆形。见图1。  1.3.2滨蒿茎横切面表面无木栓层,表皮细胞1列,外被单细胞头、单细胞柄的非腺毛。皮层外侧有1~2列厚角细胞,维管束双韧型,射线明显。分泌腔分布于中柱鞘及髓部,髓部圆形。见图2。  2药材样品来源及产地  见表1。  2.1性状鉴别样品:多卷曲成松散的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

7、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气清香,味微苦。  2.2粉未鉴别  2.2.1粉未灰色,味微苦。  2.2.2批号14T字形非腺毛众多,横壁较平直,不缠绕,柄较厚;柄端1~2个细胞;长9.8~17μm;横壁不等长或近等。腺毛少,头部长13~17μm,宽6~9μm,顶面观呈鞋底形,由6~8个细胞上下叠合而成。分泌腔较多见,内充满红棕色分泌物。导管为螺纹,直径12~28μm。中柱鞘纤维长梭形,微木化。木栓细胞壁稍厚。木薄壁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