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

ID:23117623

大小:315.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4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_第1页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_第2页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_第3页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_第4页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一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1.1基本方程的建立例1弦的振动1、问题的提法给定一根两端固定(平衡时沿直线)均匀柔软的细弦,其长为l,在外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的横振动,研究弦上各点的运动规律。2、方程的推导基本假设:(1)弦是均匀的。弦的横截面直径与弦的长度相比可以忽略(细),因此,弦可以视为一条直线,它的线密度ρ是常数。(2)弦在某一平面内作微小横振动,即弦的位置始终在一直线附近,而弦上各点均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该直线的方向上作微小的振动。所谓“微小”是指振动的幅度及弦在任意位置处切线的倾角都很小。(3)弦是柔软的。它在形变时不抵抗弯曲,弦上各质点间的张力方向与弦的切线方向一致

2、,而弦的伸长形变与张力的关系服从胡克(Hook)定律。由上述假定推导振动方程。先讨论不受外力作用时弦的振动。由Newton第二定律,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该物体的质量×该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在每一个时间段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冲量=该物体的动量的变化由于弦上各点的运动规律不同,必须对弦的各个片段分别进行考察。为此,如图1.1,选择坐标系,将弦的两端固定在x轴的O、L两点上(OL=l)。图1.1弦乐器所用的弦往往是很轻的,它的重量只有张力的几万分之一。跟张力相比,弦的重量完全可以略去。这样,真实的弦就抽象为“没有重量的”弦。把没有重量的弦绷紧,它在不振动时是一根直线,就取这直线作为x轴(图1.1),把弦

3、上各点的横向位移记作u,位移u在弦上各点是不一样的,即u有赖干x;另一方面,既然研究的是振动,位移u必随时间t而变,即u又依赖于t。这样,横向位移u是x和t的函数。用u(x,t)表示弦上各点在时刻t沿垂直于x方向的位移。当t固定时,u(x,t)表示弦在时刻t所处的状态。把弦细分为许多极小的小段。拿区间(x,x+dx)上的小段B为代表加以研究。B既然没有重量而且是柔软的,它就只受到邻段A和C的拉力T1和T2。弦的每小段都没有纵向(即x方向)的运动,所以作用于B的纵向合力应为零,(1.1)按照弦作微小振动的假设,可知振动过程总弦上x点与x+dx处切线的倾角都很小,即α1≈0,α2≈0,从而由可知

4、,当我们略去α1与α2所有高于一次方的各项时,就有带入(1.1)式,便可近似得到。在u方向弧段B受力的总和为T2sinα2-T1sinα1-ρgds,其中-ρgds是弧段B的重力。又因当α1≈0,α2≈0时且小弧段B在时刻t沿u方向运动的加速度近似为,小弧段的质量为ρgds,所以根据F=ma写出B的横向运动方程或(1.2)上式左边括号内的部分是由于x产生dx的变化而引起的的改变量,可用微分近似代替,即于是或一般说来,张力较大时振动速度变化很快,即要比g大很多,所以又可以把g略去(或跟张力相比,弦的重量完全可以略去。这样,真实的弦就抽象为“没有重量的”弦)。略去次要的量,抓住主要的量,在u(x

5、,t)关于x,t都是二次连续可微的前提下,最后得出u(x,t)应近似满足方程(1.3)其中。(1.3)式称为一维波动方程。如果在振动过程中,弦上另外还受到一个与弦的振动方向平行的外力,且假定在时刻t弦上x点处的外力密度为F(x,t),显然,在这时(1.1)及(1.2)分别为利用上面的方法并略去弦本身的重量,可得弦的强迫振动方程为(1.3)′其中,表示时刻t单位质量得弦在x点处所受的外力密度。方程(1.3)与(1.3)′得差别在于(1.3)′的右端多了一个与未知函数u无关的项f(x,t),这个项称为自由项。包括非零自由项得方程称为非齐次方程,自由项恒等于零的方程称为齐次方程。(1.3)称为齐次

6、一维波动方程,(1.3)′称为非其次一维波动方程。例2传输线方程1、问题的提法对于直流电或低频的交流电,电路的基尔霍夫(Kirchhoff)定律指出同一支路中电流相等。但对于较高频率的电流(指频率还没有高到能量显著地辐射电磁波的情况),电路中导线的自感和电容的效应不可忽略,因而同一支路中电流未必相等。2、方程的推导今来考虑一来一往高频传输线,它被当作具有分布参数的导体(图1.2)我们来研究这种导体内电流流动的规律。在具有分布参数的导体中,电流通过的情况,可以用电流强度i与电压v来描述,此处i与v都是x,t的函数,记作i(x,t)与v(x,t)。以R,L,C,G分别表示下列参数:R——每一回路

7、单位的串联电阻;L——每一回路单位的串联电感;C——每单位长度的分路电容;G——每单位长度的分路电导。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在长度为△x的传输线中,电压降应等于电动势之和,即由此得(1.4)另外,由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流入节点的电流应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即或(1.5)将方程(1.4)与(1.5)合并,即得i,v应满足如下方程组从这个方程组消去v(或i),即可得到i(或v)所满足得方程。例如,为了消去v,我们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