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ID:23140993

大小:6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4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_第1页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_第2页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_第3页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_第4页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自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数”即速,“数穷”,即速穷。蒋锡昌曰:“老子‘言’字,多指声教法令而言……多言者,多声教法令之治;希言者,少声教法令之治。故一即有为,一即无为。”(11)所以,在老子看来,治世之道,其要正在于顺乎自然。因此老子提倡“行不言之教”,即不轻易发号施令,只是身体力行,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从上述分析可知,“希言自然”就是施行清摘要:“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一

2、个中心范畴。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作用就是指“自然而然”;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则包括“道之自然”、“政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三方面内涵。老子“自然”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老子;自然;道之自然;政之自然;人之自然  1003—0751(2008)06—0152—04    一、“自然”范畴的词源考察    从现有文献来看,“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的出现是稍晚之事,其出现的时期不早于老子的时代。而在早期文献中,“自”与“然

3、”二字分列出现是比较常见的。因此,要考察“自然”这一范畴的生成渊源,我们必须从“自”、“然”二字开始。  “自”在甲古文中作“”,本是鼻子的象形,义谓人指鼻子以自指。《说文》云:“自,鼻也。象鼻形。”这里指出了“自”的本义,正是在这个作用上,“自”又有“自己”的意思,先秦典籍中这一作用比较常见。如《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孟子·离娄上》:“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除“自己”意外,“自”在早期还有开始、由来等常用作用。“然”原是“燃”的本字,今见“然”

4、字最早于金文之中,写作“”,《说文》谓“然,烧也。从火”。徐铉注曰:“然,今欲别作燃。”其本义先秦时期依然比较常见,如《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除了表“燃烧”义,“然”尚有如下几个重要作用:一,作词尾,表事物之状貌,如《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孟子·梁惠王》:“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二,可作“是这样”解,《玉篇·火部》:“然,如是也。”《礼记·学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孔颖达疏:“然,如此也。”三,“然”可用来肯定陈述之真,《广

5、韵·先韵》:“然,是也。”《论语·雍也》:“子曰:雍之言然。”  从“自”与“然”两字的原初义出发,就比较容易理解“自然”一词的含义了。从现存文献看,“自”、“然”二字合为“自然”一词最早出现于《老子》之中,在先秦典籍中这一词已比较常见。如: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为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应帝王》)  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韩非子·安危》)  从上述例子看,“自然”都为“自然而然”之意。在汉语中,倘

6、若“自”字后面跟有一个名词,尤其是表明方位、地点、时间的名词,例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古今始终,那么,这个“自”字就应当被理解为介词,意为“从……而来”。倘若“自”字后面跟有一个表示行动的动词,诸如“自乐”、“自成”、“自治”、“自发”等时,这个“自”字就应当被理解为具有自身反指作用的代词。依照这一汉语语言学的规律或惯例,在“自然”一词中,尽管跟在“自”字之后的“然”字在这里可能不作“动词”解,但它应当是对某一行为、动作、状态的认定和指称。如果这样的理解为正确的话,“自然”的“自”就是反指“自己”、“自身”,而“然”则是对这种自己和自身行为、动作、状态的

7、肯定和认定。所以,“自然”讲的不过就是宇宙万事万物原原本本的“自己而然”、“自身而然”罢了。①  在中国古代,“自然”一词的作用,始终只停留于作为状词的“自然而然”、“无外力强迫”之义,而没有出现名词性的“自然界”之义。所谓“返自然”、“妙造自然”、“肇于自然”、“自然英旨”等都是说要回到、达到或追求不假人为或不受社会文化束缚的心灵、艺术或审美境界,追求自然或崇尚自然并不是追求崇尚自然物、自然界,而是追求自然而然的心境或行为。中国古代并非没有对“自然界”的称谓,只是不被称为“自然”,而称为“天”或“天地”而已。“自然”的名词性内涵是到了近代以后才开始出现

8、的。②日本学者池田之久说:“中国的‘自然’与西洋的nature是根本由来不同且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