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

ID:23153086

大小:599.98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1-04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_第1页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_第2页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_第3页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_第4页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抛物线性质归纳、证明和应用抛物线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定点在定直线外)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它是椭圆过渡到双曲线的瞬间曲线,它只有一支(双曲线有两支),只有一条对称轴,没有渐近线和对称中心,属于无心曲线.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性质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定点、定值、定弦、最值等问题也值得探讨,抛物线的许多性质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这里就它的一些性质加以归纳,说明和证明,及其在历年高考和模拟考试出现的典例.一、焦半径、焦点弦性质如图,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弦,AD、BC是准线的垂线,垂足分

2、别为D、C,M是CD的中点,N是AB的中点.设点A(x1,y1)、点B(x2,y2),直线AB交y轴于点K(0,y3),则:K(0,y3)CMDB(x2,y2)ROF(,0)A(x1,y1)xyHGx=-qNQ⑴①y1y2=-p2;②x1x2=;③+=;④

3、AB

4、=x1+x2+p=(q为AB的倾斜角);⑤S△OAB=,S梯形ABCD=..⑵+=;⑶∠AMB=∠DFC=Rt∠;⑷AM、BM是抛物线的切线;⑸AM、BM分别是∠DAB和∠CBA的平分线;⑹AM、DF、y轴三线共点,BM、CF、y轴三线共点;⑺A、O、C三

5、点共线,B、O、D三点共线;⑻若

6、AF

7、:

8、BF

9、=m:n,点A在第一象限,q为直线AB的倾斜角.则cosq=;⑼以A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以BF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以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⑽MN交抛物线于点Q,则,Q是MN的中点.第24页★⑴①y1y2=-p2;②x1x2=;③+=④

10、AB

11、=x1+x2+p=(q为AB的倾斜角);⑤S△OAB=,S梯形ABCD=.【证明】设过焦点F(,0)的AB的直线方程为x=my+,代入抛物线方程y2=2px得y2-2pmy-p2=0,因此CDB(x2,y2)RA(x1

12、,y1)xyOF(,0)q图1①y1y2=-p2,y1+y2=2pm.另由⑶得在Rt△CFD中,FR⊥CD,有

13、RF

14、2=

15、DR

16、·

17、RC

18、,而

19、DR

20、=

21、y1

22、,

23、RC

24、=

25、y2

26、,

27、RF

28、=p,且y1y2<0∴y1y2=-p2.②又点A、B在抛物线上,有x1=,x2=,因此x1x2=·==.③+===-,在直线AB方程x=my+中令x=0,得y3=-,代入上式得+=④【证法一】根据抛物线的定义,

29、AF

30、=

31、AD

32、=x1+,

33、BF

34、=

35、BC

36、=x2+,

37、AB

38、=

39、AF

40、+

41、BF

42、=x1+x2+p又

43、AB

44、==

45、

46、y2-y1

47、===2p(1+m2)当m≠0时,m===,有1+m2=1+=(k为直线AB的斜率)CDB(x2,y2)RA(x1,y1)xyOqA1B1F图2当m=0时,q=90°,1+m2=1也满足1+m2=∴

48、AB

49、=2p(1+m2)=.【证法二】如图2,过A、B引x轴的垂线AA1、BB1,垂足为A1、B1,那么

50、RF

51、=

52、AD

53、-

54、FA1

55、=

56、AF

57、-

58、AF

59、cosq,∴

60、AF

61、==同理,

62、BF

63、==第24页∴

64、AB

65、=

66、AF

67、+

68、BF

69、=+=.【证法三】极坐标法,设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为r=,则

70、AF

71、=r1=

72、,

73、BF

74、=r2==.∴

75、AB

76、=

77、AF

78、+

79、BF

80、=+=.⑤S△OAB=S△OAF+S△OBF=

81、OF

82、

83、y1

84、+

85、OF

86、

87、y1

88、=··(

89、y1

90、+

91、y1

92、)∵y1y2=-p2,则y1、y2异号,因此,

93、y1

94、+

95、y1

96、=

97、y1-y2

98、∴S△OAB=

99、y1-y2

100、====.又∵

101、CD

102、=

103、AB

104、sinq=,

105、AD

106、+

107、BC

108、=

109、AB

110、=.∴S梯形ABCD=(

111、AD

112、+

113、BC

114、)·

115、CD

116、=××=.【例1】(2001年新课程高考文)设坐标原点为O,抛物线y2=2x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A、B两点,则·=()A.B.-C

117、.3D.-3【解】设A(x1,y1),B(x2,y2),则·=x1x2+y1y2=-p2=-,故选B.【例2】(2009年福建理)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作倾斜角为45°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长为8,则p=.【解】由性质⑴得

118、AB

119、===8,∴p==4.★⑵+=【证法一】由⑴x1x2=,且

120、AF

121、=x1+,

122、BF

123、=x2+.∴+=+=====【证法二】由

124、AF

125、=r1=,

126、BF

127、=r2==.∴+=+=+=第24页【例3】(2000全国)过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用一直线交抛

128、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是p、q,则+等于()A.2aB.C.4aD.【解】由y=ax2得x2=y,(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由此得+=4a,故选C.CDB(x2,y2)RA(x1,y1)xyOFENM图3★⑶∠AMB=∠DFC=Rt∠,先证明:∠AMB=Rt∠【证法一】延长AM交BC的延长线于E,如图3,则△ADM≌△ECM,∴

129、A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