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ID:23159131

大小:690.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4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_第1页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_第2页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_第3页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_第4页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路面结构层的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第9.4.1条土基回弹模量应在不利季节用标准承载板实测确定。受条件限制时,可在土质与水文情况相似的邻近路段上测定,亦可现场取土样在室内测定。第9.4.2条路面结构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E、弯拉强度fm、弯拉模量Em、粘结力c和内摩阻角φ均应通过试验确定。第9.4.3条计算路面结构受荷载产生的回弹弯沉值与弯拉、剪切应力应采用以下公式及诺模图计算。一、路表回弹弯沉值的计算计算点A取在双轮间隙中心,距荷载面中心垂直轴线与上层表面交点1.5r处,见图9.4.3-1。ls=2ptrαn1n2φ1/E1(9.4.3-1)式中ls——三层体系表面计算点A处的弯沉

2、值(cm);pt——标准轴载的轮胎压强(MPa),pt=0.7MPa;r——标准轴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cm),r=10.65cm;E1——三层体系上层材料的回弹模量(MPa);α、n1、n2——系数,由图9.4.3-3查得;φ1——路表回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用式(9.4.3-2)计算。φ1=1.47([l]En/(2ptr))0.38(9.4.3-2)[l]——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cm);En——土基回弹模量(MPa)。二、上层和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的计算1.上层底面弯拉应力计算点B取在双圆荷载的任一荷载面中心垂直轴线与上层底面相交处,见图9.4.3-1。(1)路

3、面面层为三层体系的上层时,用下式计算。σa=ptβaδ1δ2(9.4.3-3)式中βa、δ1、δ2——系数,由图9.4.3-4查得。(2)路面基层换算为三层体系的上层时,用下式计算。σr=ptβrη1η2(9.4.3-4)式中βr、η1、η2——系数,由图9.4.3-5查得。2.中层底面弯拉应力计算点C取在双轮间隙中心垂直轴线与中层底面相交处,见图9.4.3-1。σr=ptβrΨ1Ψ2(9.4.3-5)式中βr、Ψ1、Ψ2——系数,由图9.4.3-6查得。三、上层破裂面上剪应力的计算计算点D取在行车前进方向的车轮中心后0.9r处,见图9.4.3-2。τa(f)=p

4、tλτ(f)cosφ(9.4.3-6)式中τa(f)——水平力系数为f时,上层破裂面上的实际剪应力(MPa);λτ(f)——水平力系数为f时的计算点最大剪应力系数,按式(9.2.5-8)计算。第9.4.4条多层体系路面结构可用计算机计算。用诺谟图时,应先用当量厚度法,按下列公式把多层体系换算为三层体系,再确定层间接触条件,然后进行计算。一、计算路表弯沉值和路面剪应力时,h1、E1、E2、En不变,把第二层及其以下各层按式(9.4.4-1)换算成模量为E2,当量层厚度为H而构成三层体系,见图9.4.4-1。二、计算第n-1层以外的任一结构层底面弯拉应力时,保持计算层

5、X层和相邻下层X+1层的模量EX、EX+1与En不变,用式(9.4.4-2)把计算层X层以上各层换算为模量值为EX的上层,当量层厚度为h;把计算层以下各层用式(9.4.4-3)换算成模量为EX+1的中层,当量层厚度为H,见图9.4.4-2。三、计算第n-1层底面弯拉应力时,保持En、En-1、En-2及hn-1不变,用式(9.4.4-4)把n-2层与以上各层换算成模量为En-2的当量层,厚度为h,n-1层的厚度hn-1=H,见图9.4.4-3。四、取用何种模量值与层间接触条件的规定如下:1.计算弯沉与剪切时,各层材料应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并采用连续体系。2.计算弯拉

6、应力时,计算层与计算层以上的整体型各层材料应采用弯拉回弹模量,非整体型各层材料采用抗压回弹模量;计算层以下各层材料均用抗压回弹模量;并分别采用以下规定的层间接触条件:计算沥青面层底面弯拉应力时,用上、中层间滑动,中、下层间连续体系;计算整体型基层底面弯拉应力时,不论换算后它是处于新的上层还是新的中层,均用三层连续体系。第9.4.5条对半刚性基层,设计时采用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数及材料设计龄期的参数计算;验算时采用竣工后第一年末设计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数及材料验算龄期的参数计算。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设计龄期及验算龄期见表9.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